正文 第10章 大眾養生之艾灸二(1 / 3)

易怒:易怒多由心陰受損、肝火旺盛所致,出現精神恍惚、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發火時不能自主等症狀。易怒隨時都能產生。心理素質不好,過於敏感的人很容易出現易怒的狀況。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少男少女,正是易怒的時期。

選穴取穴太衝穴、行間穴、歸來穴、三陰交穴。

艾灸方法:

1.溫和灸太衝穴、行間穴可起到疏肝解鬱的作用。每日灸1次,每次5~15分鍾,5~7天為1個療程。由於太衝穴、行間穴位於足趾,相鄰又近,艾灸時要防止燙到皮膚。

2.溫和灸歸來穴,每次灸5~10分鍾。

3.溫和灸三陰交穴,每次灸10~20分鍾。

溫馨提示:平時多聽輕音樂、打太極拳,這些都可以緩解易怒的症狀。平時多吃大棗、柏子仁、酸棗仁、蓮子、百合等食物,可以幫助緩解易怒症狀。

抑鬱:輕型抑鬱者外表如常,但內心痛苦。稍重抑鬱者則有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唉聲歎氣、自卑等表現,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緩和失眠多夢等神經官能症的症狀。重型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自責自罪、幻覺妄想、食欲缺乏等表現,並伴有嚴重的自殺傾向和自殺行為,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選穴取穴:內關穴、期門穴、肝俞穴、大椎穴。

艾灸方法:

1.溫和灸內關穴,每次10~20分鍾,5~7天為1個療程,間隔兩日再進行下1個療程。

2.溫和灸期門穴,每次10~20分鍾。

4.溫和灸大椎穴,每次10~20分鍾。

3.溫和灸肝俞穴,每次10~20分鍾。

溫馨提示:多吃些穀類、魚類、綠色蔬菜、蛋類等富含B族維生素和氨基酸的食物,對於擺脫抑鬱症也有較大益處。同時忌煙、限酒和刺激性食物。注意自我調養和生活規律。盡量按時吃飯,起居有規律。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狀態,所以每天安排體育鍛煉,有益於身體的健康。

失眠:失眠又稱“不寐”,中醫認為失眠是由於陽不入陰而引起的經常不易入睡為特征的病症。輕者入睡困難,睡時易醒,醒後不能再睡,或者時睡時醒等,嚴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常見於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以及貧血等疾病中。

選穴取穴:湧泉穴、膈俞穴、肝俞穴、腎俞穴、神門穴、關元穴、百會穴。

艾灸方法:

1.溫和灸湧泉穴,每次10~15分鍾,每天1次。

3.溫和灸關元穴,每次10~15分鍾,每天1次。

2.溫和灸神門穴,每次10~15分鍾,每天1次。

4.溫和灸百會穴,每次10~20分鍾,每天1次。

5.用艾灸盒灸膈俞穴、肝俞穴、腎俞穴,每穴每次10~20分鍾,每天1次。

心悸:心悸,又名“驚悸”、“怔忡”,是指心跳異常、自覺心慌不安的病症。

心悸發生時常伴有氣短、胸悶、眩暈、喘促、暈厥等。相當於現代醫學中心律失常、神經官能症、風濕性心髒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發生時出現的症狀。

選穴取穴神門穴、內關穴、肺俞穴、膻中穴、巨闕穴、厥陰俞穴、心俞穴。

艾灸方法:

1.溫和灸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每穴施灸10~15分鍾。

2.溫和灸膻中穴、巨闕穴,每穴10~15分鍾。

3.溫和灸神門穴,每穴施灸10~15分鍾。

4.溫和灸內關穴,每穴10~15分鍾。

貧血:貧血分為失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多種類型。頭暈、心悸、耳鳴、乏力、胸悶氣短、畏寒肢冷等表現,或者皮膚黏膜蒼白,皮膚、牙齦、耳鼻處有出血點存在,婦女月經量增多等都是貧血的症狀。溶血性貧血可伴有發熱、黃疸、腰痛等症狀。

選穴取穴:氣海穴、關元穴、肝俞穴、脾俞穴、血海穴、三陰交穴。

艾灸方法:

1.溫和灸氣海穴、關元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鍾。

2.用艾灸盒灸肝俞穴、脾俞穴,每穴每次灸15~20分鍾。

3.溫和灸血海穴,每次灸20~30分鍾。艾灸時,以皮膚紅暈為度。

4.溫和灸三陰交穴,每次灸20~30分鍾為宜。

健忘:在醫學上,健忘是說大腦的思考能力暫時出現了障礙,也稱之為暫時性記憶障礙。從中醫角度講,健忘症即是上氣不足。由於腦部氣血不足導致記憶力減退。年齡是引發健忘失神最主要的原因,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容易患健忘失神。年輕人中持續的壓力和緊張會使腦細胞疲勞,導致健忘症。過度吸煙、飲酒,缺乏維生素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可引起暫時性的記憶力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