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大漢之魂(2 / 2)

到了關前,眾人下馬行禮問候之後,鄭眾不由的問道:“耿將軍!你們以區區三百人,在疏勒堅守半年有餘,真是了不起啊!不知這些我大漢的勇士尚存多少啊?”

耿恭一回頭高喊道:“大漢西域戊己校尉駐車師後國的將士出列!”

聽見耿恭號令,範羌、張封、石修等十二人從隊伍中走了出來,並並排站於耿恭身後。

鄭眾一見,隻見這十三人衣著各異。大都為繳獲的匈奴人衣甲,且在征戰之中都已破舊不堪。還有受傷的軍士頭上還纏著繃帶,有人腳上受了上,背上背著弓弩,卻手上杵著拐。一個個發髻散亂,麵黃肌瘦。若不是他們中許多中還圍著漢軍特有的暗紅色圍巾,不知道的人還會以為他們是一群逃難的西域胡人!

看著他們,鄭眾不由的淚滿眼眶,並不住的點頭:“好啊!好啊!你們都是我大漢的英雄!都是我大漢的驕傲!有了你們這樣的鐵血男兒!我大漢何懼外辱!你們就是我大漢之國魂!”

耿恭與眾將忙一施禮:“大人過譽了!”

“一點不過!一點不過!好啦!眾將士都辛苦了,先進關休息洗浴吧!”

“多謝大人!”

看著他們的身影,鄭眾急忙喚來手下吩咐道:“一定要將他們安排好,並準備好新衣!讓他們在洗浴之後便能立即換上!”

“諾!”

鄭眾隨後便上書朝廷,並請求朝表彰耿恭及屬下的功績。

在接到鄭眾的上書之後,漢章帝也是大喜,並立即召耿恭等人進京麵聖。

朝堂之上,耿恭等人受召進見。施禮之後,漢章帝急忙道:“眾將士平身!”

“陛下!臣有本要奏!”

漢章帝一看,是司徒鮑昱。他忙問道:“鮑愛卿有何本要奏?”

“陛下!耿恭率部下數百人,堅守西域,拒敵數萬,殲敵數千,並斬其敵首!前後曆時有年,無論多麼艱險,敵許以何高官厚祿。都不曾動搖!數百之眾,最終僅一十三人而還。如此氣節勝過蘇武!還請陛下以予封賞,以示天恩,以明人心軍心!”

漢章帝聽罷微微的點了點頭,隨即緩緩的站起身來:“鮑司徒所言有理啊!耿恭等我大漢將士於萬裏之外,以寡敵眾!不單單隻是捍衛了我大漢之國土、彰顯了我大漢之國威、國魂!眾愛卿!我大漢之魂是什麼?便是如耿恭等眾多不計生死艱險的我大漢將士所鑄就的!對於這樣的我大漢之英雄,怎能不予以封賞呢?”

下邊眾臣都山呼道:“陛下聖明!”

漢章帝隨即坐下後,一揮手:“宣!”

司禮監上前一步,打開早已準備好的聖旨宣讀了起來:“奉天承運……茲擢升耿恭為騎都尉、範羌為共丞、張封為雍營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其餘九人皆補羽林!陣亡將士也都按級厚加撫恤……!”

耿恭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他同樣也是一位讓人歎息的悲劇人物。

就在耿恭回歸後的第二年,金城隴西的羌人叛亂。耿恭被升遷為長水校尉,率軍前往征討。

耿恭率部與羌人交戰一年,取得許多勝利,並最終平定了羌人的叛亂。然而精於治軍與征戰的耿恭卻並不懂官場之道。他在平羌時,因上書曾得罪過副車將軍馬防。便與監軍謁者串通彈劾耿恭,說其對朝庭不滿、對皇上不敬。

以至於耿恭被捕入獄,後被罷官遣返原籍。曾一心想著重返西域,馳騁於大漠北驅匈奴的耿恭卻落得有誌難展,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境地。並最終老死於家中。

不過漢朝與北匈奴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在漢朝的軍事打擊與文化感召之下,北匈奴不斷有人南下歸漢。而附漢的南匈奴也不停的對北匈奴進行打擊。公元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並殺死優留單於。北匈奴因此陷入了大亂,又恰逢漠北蝗災,更是讓北匈奴火上澆油。

公元89年,漢朝與南匈奴同時出兵攻打北匈奴。漢軍由竇固與耿恭的堂弟耿秉率漢軍大敗北匈奴於稽落山,斬殺一萬三千有餘。並使北匈奴二十餘萬人歸漢。次年,又再度出軍並再次大敗北匈奴軍,迫使其殘部隻得逃往烏孫與康居。

西竄之後的北匈奴依舊在西域北道一帶出沒進行掠奪,嚴重了破壞了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東西方文化經貿的交流。不過在漢朝不斷的打擊之下,北匈奴最終無法在西域與中亞一帶立足,並一再西遷,最終隨著實力的不斷衰減,並與當地民族融合,最終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耿恭三百勇士守疏勒、十三勇士歸玉門的故事,不但體現了大漢將士英勇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也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才使得中華民族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之中、延續並傳承了下來。當有人在羨慕別人斯巴達三百勇士時,別忘了,在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之中,有著無數可歌可泣、驚天動地、卻又鮮為人知的故事。有機會,我會再找一些與大家分享。謝謝所有支持此書的讀者!)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