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聲中,仍是使用刀法,向空絕僧連攻七招,招招奪命。
空絕僧一邊化解,一邊說道:“那帖木兒不花後來與紅巾軍多次交手,最終不敵,離開廬州,北上京師。就在元朝滅亡的前一年,他被元帝封為淮王,抵禦大明兵將。隔年,大明兵逼京師,元帝北逃,詔帖木兒不花為監國,鎮守京城。不久,京城被攻破,帖木兒不花死於此戰。”
“想不到你一個扶桑人,竟然知道這麼多。”嘲風公子語帶嘲諷,加緊攻勢,竟在空絕僧前方形成了密如急雨般的刀影。
“至於孚中禪師,住持寶陀觀音寺十四年,後遷主金陵龍翔寺。大明兵克金陵,龍翔寺眾僧皆散,唯獨孚中禪師靜坐如故,目不四顧。有一絕頂高手,以刀刺老禪師喉,老禪師凝而不動,刀不能入。大明皇帝聽聞,視為神僧,親臨聽法。後來,龍翔寺改名為天界寺,孚中禪師便做了住持,尚在明初四十大高僧之首的宗泐神僧之前。”
空絕僧說到這裏,也不知怎麼回事,忽然收了雙手,空門大露。
隻聽“砰”的一聲,嘲風公子雙手劈空絕僧胸膛上,如刀如雷,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一門刀法。
豈料,空絕僧麵色如常,分明就是不受影響。
反觀嘲風公子,麵孔微微一紅,向後退了八步,這才穩住身體。
“阿彌陀佛。”空絕僧雙手當胸一合,說道,“三公子,多寶佛塔雖是前朝所造,但佛運蒼生,你又何必遷怒於它?”
嘲風公子沉默數息,突然仰天大笑一聲,氣勢大變,力量暴漲,說道:“周防太郎,你懂什麼?此塔不毀,神龍便不複出。我毀它是為了天下蒼生,你乃出家人,理應成全。”
王默聽了這話,不由想到起了駱哭跟自己說過的一個故事。
據駱哭所說,一百多年前,有個太子跑到普陀山來玩,住在寶陀觀音寺裏。
到了晚上,太子在寺院裏聽潮賞月,忽然一陣狂風吹來,將太子的帽子給吹掉了。
太子大驚,問這是什麼風。
寶陀觀音寺住持告訴太子,說這是龍風。
太子說此龍必是孽龍,想要興風作浪。
於是,太子在寶陀觀音寺住持的指點下,修建了一座寶塔,就是太子塔。
從此以後,狂風惡浪再也沒有到過寶陀觀音寺。
這個故事當然不是真的。
不過這個故事中的太子,想來就是帖木兒不花,而寶陀觀音寺住持,應該就是孚中禪師。
嘲風公子所說的“神龍”,當是他的父親四海神龍盧隱。
他將盧隱的失敗歸結於太子塔的存在,聽上去也未免太可笑了。
太子塔存在的時候,盧隱遠未出世,就算世上真的有龍,又怎麼可能會是盧隱?
“阿彌陀佛。”空絕僧說道,“三公子,故事是故事,豈能當真?”
“我偏要當真,你帶怎地?”嘲風公子說著,一掌轟出,也不知用了什麼武功,威力遠勝先前。
空絕僧接下這一掌,卻被震得身軀微微一抖。
王默和胡乞靈見了,大吃一驚。
嘲風公子怎麼忽然變得這麼強?
難道他的修為已經提升至“坐照”中段或高段?
王默不由想起了睚眥公子與葉尊當初交手的事。
莫非嘲風公子與呀睚眥公子一樣,天賦異稟,身體構造與常人略有不同?
如果真是如此,那豈不是意味著盧隱的九個兒子,個個都能“變身”,所用力量非修煉可成,乃是天生?
王默不敢深想。
因為事實真是這樣的話,空絕僧怕是要糟。
這倒不是王默擔心空絕僧打不過嘲風公子,而是葉尊在重傷了睚眥公子以後,不久便死了,就好像受到了詛咒。
如果空絕僧為了保護太子塔,將嘲風公子重傷,類似的詛咒豈不是要發生在空絕僧身上?
在他看來,空絕僧保護太子塔的行為,不愧為高僧,也是個好人。
既然是好人,他就覺得嘲風公子的行為是“惡”的。
他原本想說幾句,可話到嘴邊,陡然意識到自己這麼做,等於是得罪了嘲風公子,便咽了回去。
嘲風公子不是李丹鳳,真要把嘲風公子惹惱了,恐怕就不會像上次那麼走運了。
“三公子果然是天賦異稟。”空絕僧說道,“難怪盧施主曾說過他的九個兒子個個皆是人中之龍,非同凡響。若是九子聯手,縱然是神級高手,也擋不住一招。”
“笑話!”嘲風公子說道,“本公子真想要征服武林,統領天下,一人足矣,何須他人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