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內派係(2 / 3)

那個抓走吉飛的人,名叫桑長平,修為是“坐照”初段,乃絕頂高手。

以桑長平的武功,本來可以不必做大內供奉的手下,但他沒有成為絕頂高手之前,就已是房正義的親信。

這七八年來,他原本可以做官的,可他沒有當官的意思,仍然在房正義手底下做事。

因此,他的身份就比較特殊。

如果大內高手也有等級的話,可分為九等。

第一等就是堂主,以前隻有一人,現在有兩人。

第二等就是大內供奉,一共八人。

第三等是“武英堂”中的絕頂高手,雖然不是供奉,但有官職,類似於副供奉,那邱振南的師父柯鬥,就屬於這一等。

第四等也是“武英堂”中的絕頂高手,但沒有任何官職,要麼是堂主或大內供奉的親信,要麼不隸屬於任何人,隻接受堂主的統領,且必須是在有任務的情況下,平時不必聽令。

第五等是“武英堂”中的大內高手,修為高低不等,既有邱振南那種級別的頂尖高手,也有修為“通明”段位的跑腿角色。但隻要進了“武英堂”做事,除非自己不想要,否則早晚都會撈個一官半職。

第六等不屬於“武英堂”範圍,修為一般都是“具相”段位,比如說秦金誠、江大山、宋師範。當然,因為他們都是大內供奉的手下,身份要比同等的大內高手重一些。

第七等大內高手的修為乃“通明”段位,屬於檔次最低的大內高手。

至於第八等和第九等,嚴格來說,已不能用“高手”形容,隻能算是大內高手統領的“衛兵”。

這兩等大內高手人數極多,有過兩次鼎盛時期。

第一次鼎盛乃洪武初期,人數最多時,傳說有五千之多。

原因在於朱元璋剛取得天下,江山並沒有坐穩,急需大量高手,但凡有點武功的人,都被招進了大內,一部分協助禦林軍護衛皇城,一部分出外進行各種任務,比如說擊殺陰謀作亂的江湖人士,所以大內高手也會被江湖中人叫做“朝廷鷹犬”或者“鷹爪孫”。

後來朱元璋坐穩了天下,覺得大內高手人數太多,不但需要大把銀子養著,而且容易產生後患,就撤掉了三分之二,“武英堂”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立的,比錦衣衛之名還要早幾年。

第二次鼎盛乃永樂初期,人數最多時,號稱“四千軍”。

原因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以後,雖然奪得了皇位,但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有沒有死,朱棣比誰都清楚。

朱棣擔心建文帝的勢力死灰複燃,煽動江湖中人作亂,所以擴充了大內高手的數量,一度有四千多人。

幾年後,朱棣眼見建文帝的勢力差不多被消滅了,就把大內高手人數縮減到兩千以內。

正統年間,也就是三十年前,大太監王振權勢滔天,連皇帝都會聽他的話。

此人可以說是大明朝的第一個權宦,破壞了朱元璋規定的閹人不得幹政的法度,遭到朝野的聲討,多次被武林高手伏擊。

他為了宣示自己的強大,便將東廠、錦衣衛、武英堂控製在自己手中,被身邊的人尊為“九千歲”。

後來王振死於土木堡之變,便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王振。

即便是東廠大太監曹吉祥時期,也隻是控製了東廠,牽製錦衣衛,沒辦法幹涉武英堂。

曹吉祥後來之所以造反失敗,有一部分功勞就來自於武英堂。

事實上,東廠和錦衣衛也屬於大內高手範疇。

隻是這兩個機構名氣比武英堂大得多,首領權力很大,絕不是武英堂首領能比的。

所以許多時候,對於武林中人來說,大內高手專指武英堂和受武英堂所統領的大內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