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建國後,籌劃三年,派了兩員大將,由水路北上,渡過渤海,進入遼陽行省南部的遼陽路,元兵節節敗退,遼陽行省的平章,相當於一省長官,歸降大明。
納哈出拒不歸順,仗著有二十萬兵,與大明對抗了十多年。
此時,大武功自知時日無多,竟然跑去與納哈出聯手,在一次大戰中,與六個兒子戰死於蓋州。
不久,大明設立了定遼都衛,後來改為遼東都司,再後來,遼東都司境內府縣全都廢掉,隻剩下衛所。
大明軍隊曾試探過李婆娑,可因為李婆娑武功太高,九連城與烏骨城一帶形同禁地,大明軍士也不敢擅入。
那一年,納哈出與大明決戰,慘敗之後,隻得歸降。
沒多久,他便奉皇帝之命去勸降李婆娑。
可能是李婆娑知道大明國運浩蕩,不可阻擋,就獻出了九連城等二十多城,保留了烏骨城,歸順大明。而此時的李成桂,卻成為了高麗掌握實權的人物之一。
大明自從平定了整個遼東以後,就開始籌備收複元朝故地,那雙城總管府最為重要,便是第一站。
誰想李成桂率兵到了鴨綠江邊,突然回師奪權,成為高麗最有權勢的人,在他的精心策劃之下,設立在雙城總管府的鐵嶺衛,竟在第二年改設於別處,那雙城總管府一帶,從此就成了高麗之地。
傳說李成桂當年去到鴨綠江邊時,遇到了李婆娑,他之所以退兵,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在於李婆娑。
幾年後,李成桂當上了高麗國王,改名為朝鮮,時年五十八歲。
而就在李成桂稱王的前一年,有人說李婆娑要造反,十幾萬大軍圍於烏骨城外。
李婆娑與兩個兒子率領城內不願束手就擒的數千精兵,與大明官兵血戰數一日。一夜之間,烏骨城變成了地獄之城,血流成河,屍首滿地。李婆娑戰死,時年七十六歲。”
“你說完了嗎?”丹鳳令主冷冷問道。
“說完了。”薛宗盛笑道。
“既然說完了,那讓我來告訴你們!”丹鳳令主聲如寒鐵,“我爹爹鳳凰神王乃不死之身,除了他之外,沒人可以殺他。當年要不是中原武林多管閑事,去了幾十個絕頂高手,我爹爹也不會受傷。
我爹爹向來自負,從未輸過,可他受傷以後,受到的打擊實在太大,就自殺了。
哼!如果我爹爹不自殺,而是大開殺戒,以他的武功,再加上獨鹿劍,別說十幾萬人,就算是一百萬人,也要全死在獨鹿劍下!”
“丹鳳令主。”馬扶風說道,“令尊之所以自殺,不是因為他自負,而是因為這就是他的劫。”
“胡說!”丹鳳令主喝道。
“我沒有胡說。”馬扶風說道,“據我所知,令尊十八歲的時候,有人曾給他批過命,說他不能稱王,否則必有災禍。又說他命中有一個克星,跟他一樣姓李,兩李一旦相見,其一必死。”
“難道這個姓李的人就是李成桂?”有人問道。
“不錯,就是李成桂。”馬扶風說道,“那人也給李成桂批過命,說他不能與另一個姓李的人見麵,否則十年之內,定有災禍。李成桂當年之所以不敢去九連城幫大武功,就是因為他猜到了另一個姓李的人就是李婆娑,害怕與李婆娑見麵。
然而他們兩人的命運早已注定,最後還是在鴨綠江見麵了。
三年後,李婆娑戰死烏骨城。
而就在第十個年頭,李成桂的五子李芳遠殺了李成桂最疼愛的兒子李芳碩,被迫傳位,從此一蹶不振,鬱鬱而終。”
“這人是誰?”有人驚呼,“竟有如此能耐!莫非是神仙不成?”
“此人當然不是神仙。”馬扶風說道,“他姓張名中……”
“鐵冠道人!”有人大叫。
王默聽了,不由驚奇。
這鐵冠道人他以前是聽說過的,知道此人是個江湖術士,曾為少宗聖與劍巨魁算過命,且很準。
如果馬扶風說的是真話,那鐵冠道人的神奇,確實堪比神人。
“鐵冠道人是誰我不清楚,但有一個人,我卻知道他的神算之術未必會輸給鐵冠道人。”有人說道。
“你說的這個人難道就是劉伯溫?”有人問道。
“不是劉伯溫。我說的是一個活著的人。”
“他叫什麼名字?”
“鄧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