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由於隋煬帝指揮不當,遭遇慘敗,損失極大。
在此期間,因為隋煬帝的殘暴,中原爆發了大起義,群雄並起,逐鹿天下。
沒幾年,隋朝滅亡,大唐建立。
此後,大唐與高句麗多次交手,勝多輸少,最大一次勝利曾擊敗了高句麗的十五萬大軍。
那一年,高句麗因為打不過大唐,又不甘心臣服大唐,就與百濟聯手,打算先滅了新羅,然後再把百濟吞掉。
新羅國王得知高句麗與百濟聯手,急忙派使者入唐求援。
大唐派了一個大將,叫做蘇定方,在新羅的配合上,先滅了百濟,然後又滅了高句麗。
本來百濟與高句麗滅亡後,大唐不但收回了高句麗的土地,還在百濟設立了五個都督府,派官員統領其地。
誰曾想,新羅覬覦百濟故土多時,趁著大唐與吐蕃交戰,無暇東顧,竟然一步步侵占百濟故地,甚至還把高句麗的南部大片土地占據。
大唐國力雖盛,但在與新羅多次交戰以後,始終沒辦法取得優勢,隻得默認此局。
不過新羅知道大唐強盛,不敢獨立,雖是將國土擴大了不少,卻也一直是大唐藩國,新羅王代代接受大唐賜封。”
說到這裏,那人頓了一下,待要接著說下去,忽聽薛宗盛問道:“閣下可是姓馬?”
那人說道:“不錯,我正是姓馬。”
薛宗盛笑道:“這麼說,閣下就是幾十年前就已名震江湖的馬扶風馬兄了。”
“不敢,不敢。”那人說道。
“馬兄,如果你說累了,就讓我來說吧,如何?”薛宗盛說道。
“悉聽尊便。”馬扶風道。
隻聽薛宗盛說道:“一百多年後,大唐衰落,新羅也處於動蕩之中,地方勢力逐漸強大,不服新羅王的統治。
那一年,有一個名叫甄萱的人,本是新羅大將,趁新羅混亂,割據一方,自稱後百濟王。
隔年,有一個名叫弓裔的人,本是新羅貴族出身,後來出家為僧,因為跟隨別人造反,漸漸有點勢力,就自封為王,還謊稱自己是高句麗某個王的後代,建立了後高麗。
可沒幾年,他又把後高麗改為泰封,既與新羅交手,又有後百濟大戰,勢力最強。
但好景不長,他有個部下,叫做王建,早年投奔他,漸漸壯大,並最終將他殺了,取而代之,將泰封改回了後高麗。
如此一來,之前的新羅境內,就有新羅、後高麗、後百濟三國,互相攻殺,都想滅掉對方。
這三國鬥了二三十年,最後王建先是滅了新羅,然後滅了後百濟,統一了原先的新羅之地,定國號為高麗。
其實所謂的高麗,與高句麗一點關係都沒有,隻不過是王建為了收服人心搞出來的把戲。
那一年,後渤海國的王世子大光顯跑去投奔王建,王建就有了擴張領土的野心,想利用大光顯的身份幫大光顯複國,從而能侵占東北,入主中原,可他試探了幾次,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過他的後代之中,出了幾個頗為厲害的高麗國王,於是高麗便趁遼國、金國先後與宋朝爭鬥,無暇對付,竟然把領土往北擴大了不少,一度到了鴨綠江南岸。
蒙古崛起之後,先滅金,後滅宋,統一天下,是為元朝。
雖然元朝是蒙古人所建,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元朝確實很強大,高麗為了不被滅國,不但臣服於元朝,還要娶蒙古公主為後。
有一年,元朝要征服扶桑,為了方便行軍,就在高麗設立了征東行省,也叫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麗國王兼任,名義上受元朝直接管轄。
誰想,元朝兩次用兵扶桑,居然都失敗了,傳說是因為天氣的緣故。
但據我得來的消息,元朝之所以失敗,並非扶桑有什麼神仙保佑,而是另有原因。
一百二十多年前,中原大亂,群雄並起,元朝的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高麗雖未獨立出去,卻也萌生了脫離元朝控製的意向。
在此之前,元朝已在漢四郡原來的地方設立了雙城總管府,隸屬於遼陽行省的開元路,隨後又在漢四郡境內設立了東寧府,因為高麗國的西京就在此地,就把高麗西京改為舊西府,作為東寧府的治所。
那也就是說,被高麗奪去的土地,有一部分被中原王朝收回來了。
但自從中原大亂之後,高麗就蠢蠢欲動,不過幾年,高麗國王就派了一個大將進攻雙城總管府。
恰在這時,有一個名叫李子春的人,乃李成桂之父,本是元朝的一個千戶,但因為是高麗人,卻歸附高麗,幫高麗奪取了雙城總管府,加官進爵,做了高麗大將。”
王默聽到這裏,不由心想:“難怪李成桂那麼厲害,原來他老子早就為他打下了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