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九章 儒門領袖(2 / 2)

當年朱棣上位之後,文傑曾受到不少文人攻擊,說他怎樣怎樣,可是朱棣不管,封了一個名號給文傑。

反倒是文騷,曾受過朱棣責難,說他與方孝孺私交深厚,要治他的罪。

後來多虧了文傑,文騷才保住性命。

文騷原本已有幾個弟子,此時就收宋瑧的師父為徒,臨死前幾年又收了陽一謀為關門弟子。

至於文傑,乃儒門領袖,親傳弟子不下十位,掛名弟子更是多達數十,徒孫更是難以計數。

而這些徒子徒孫裏麵,有三十多人做過高官,不乏六部尚書,也不缺內閣大學士。

比較而言,文騷簡直可以說是門可羅雀,人才凋零。

文騷死得比較早,除了宋瑧的師父和陽一謀,其他幾個弟子相繼失蹤。

別說外人,連宋瑧都不知道這個幾個師伯是否還活著。

四十一年前,朱祁鎮繼位為帝,加封文傑。

但隨後不久,文傑宣布歸隱,儒門領袖之位由他的大弟子“文保”接任。

傳說“文保”之名是由朱棣取的,意思就是保家衛國,這位儒門領袖的本號叫做“文康”。

文保有個得意門生,叫做“文甲”,依輩分得叫宋瑧之師一聲“師叔”,可此人與宋瑧之師年紀差不多大,被文傑、文保寄予厚望。

文甲家世極好,乃名門望族出身,就在宋瑧之師入職翰林院的第三年,此人也入職翰林院,兩人因為一件事起了爭執,互不相讓。

後來,宋瑧之師辭官回歸故裏,文保迫於師命,帶著文甲追到廣西,請這位“小師弟”回去,但宋瑧之師反而給文保跪下,一言不發。

文保無奈,隻得帶著文甲回京,向師父文傑負荊請罪,閉門思過三年。

文甲後來官至吏部侍郎,十年前因病退職,賦閑在京,兒孫滿堂。

反觀宋瑧之師,除了在苗疆有點名氣,基本上屬於默默無聞,,死時四十出頭。

宋瑧固然自負,瞧不起文保的門下,甚至是認為文保的儒門領袖是撿來的,但他對太師伯文傑,頗為尊敬。

所以,當少師正說他比得過“文傑”時,不得不謙虛。

但如果少師正說的人是“文保”,他就會當做沒有聽到。

而這位儒門“新領袖”,已九十多歲,卻霸占了儒門領袖四十年,也未見他退下來的意思。

多少與他同時代的文人儒生,不管是否懂得武功,想要與他爭奪儒門領袖之位,全都死光了,最晚一個還要追溯到十多年前,是被他活活給氣死的。

文保座下有八大門生,其中五個乃親傳弟子,武功極高。

另三個乃文保的學生,個個都是朝中大官,尤其是一個名叫“文弘”的人,乃現任內閣首輔。

這位“文弘先生”姓商,乃文保最得意的門生,浙江嚴州府淳安縣人,原本是兵部左侍郎兼內閣大臣,二十年前被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彈劾,差點死在獄中,後來被削職為民,閑居在家。

公孫世家家主知道文弘先生是一位名儒,特地派人請文弘先生到公孫世家教導兒子公孫子楚。

也就是說,公孫子楚的師父就是文弘先生。

十年前,文弘先生被朱見深召回京城,官複原職,後來做了吏部尚書,深得朱見深重用,於去年做了內閣首輔。

文保有心要把儒門領袖之位傳給文弘先生,但又擔心五大親傳弟子不滿,還會給文弘先生帶來災禍,所以這兩年來,一直在為繼承人而發愁。

不過也有人說,文保臨死之前,絕不會交出儒門領袖之位。

孰真孰假,誰也敢下定論。

“宋先生謙虛了。”少師正笑道,“據我所知,你有一位師兄,名叫陽一謀,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還在朝為官,今年年初成為了督察院的……”

“少莊主,請你不要再提儒門之事。”宋瑧一點也不客氣,“不然的話,在下這就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