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二章 攔路僧(2 / 3)

也就是說,鐮倉位於日本關東。

而所謂的日本關東,就是日本本島中部瀕臨太平洋的一個地區,與扶桑東海道有重疊部分,但不等於東海道。

扶桑雖然是統一的,但國內有幾十個小國(非國家之國),這些小國被劃分為東山道、東海道、北陸道、山陰道、山陽道、南海道、西海道(約等於九州),以及京畿地區,當時北海道還沒有被日本征服。

鐮倉幕府滅亡後,開創了足利幕府的足利尊氏將幕府中心設立在京都,也就是天皇直接受到幕府的監視,而是不像鐮倉幕府時期,在京都先後設立了京都守護、六波羅探題來監視。

但由於鐮倉地位太過重要,足利尊氏派了一個兒子,叫做足利基氏,鎮守鐮倉,被稱為鐮倉公方。

鐮倉公方相當於足利幕府的分支,權力很大,可以支配關東八國以及東海道的伊豆國、甲斐國,甚至連東山道的陸奧國、出羽國(相當於扶桑東北)都受其節製。

而為了輔佐鐮倉公方,或者說分權、監視,足利幕府又在關東地區設立關東管領,由足利尊氏的母係上彬氏世襲。

名義上,關東管領位於鐮倉公方之下,但任命權在幕府將軍手中。

近五十年前,第四代鐮倉公方足利持氏在第四代將軍足利義持死後,覺得自己有能力,就想做將軍,但沒有做成,十年後反叛,與關東管領上彬憲實大戰,結果幕府將軍派兵增援,足利持氏兵敗,出家歸隱,但最後還是被逼自殺了。

足利持氏有個兒子叫足利成氏,做了第五代鐮倉公方,為了報仇,於二十年前,將上彬憲實的兒子上彬憲忠,新的關東管領殺了,引發大亂。

足利成氏打不過幕府和上彬氏,離開鐮倉,去了東海道下總國一個名叫古河的地方,定居此地,並得到許多豪族支持,聲言要滅了上彬氏,並非與幕府為敵。

上彬氏當然也想滅了足利成氏,但幕府擔心上彬氏勢力越來越強大,就沒再多管,而是派了一個名叫足利政知的人,乃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一個孫子,去關東繼承鐮倉公方。

哪知足利政知帶去的兵力太少,關東又沒幾個有勢力的人支持他,連鐮倉都沒去成,卻跑到了伊豆國一個名叫堀越的地方,做了鐮倉公方。

不過,足利成氏不承認足利政知的地位,說足利政知根本沒去鐮倉,自己才是鐮倉公方。

足利成氏說自己是將軍委任的,才是真的鐮倉公方。

結果,鐮倉公方就成了曆史,足利成氏叫古河公方,足利政知叫堀越公方,關東地區有兩個公方,但都不在鐮倉,所以統稱關東公方。

九年前,扶桑爆發大亂,也就是日本曆史上的應仁之亂,波及大半個扶桑,形成東、西兩大軍團,幕府將軍地位一落千丈,自己都顧不了,又哪裏還有心思去管關東地區的情況。

扶桑東軍支持天皇與幕府將軍,扶桑西軍支持幕府將軍的弟弟。東軍主帥乃八國守護細川勝元,西軍主帥乃五國守護山名持豐。

誰想,東、西兩大軍團的主帥,卻在同一年死去,群龍無首。

大內氏的家督大內政弘,屬於西軍統帥之一,因為勢力最強,想要做西軍主帥,但其他西軍統帥不答應,卻又鬥不過大內政弘。

至今為止,大內政弘尚未成為西軍主帥,更沒有打敗東軍。

而東、西兩軍有許多人都不想打了,加上今年年初,就有消息傳來,說是日本武聖已經出關,打算平息內鬥,誰若不服,日本武聖就會遵循天皇、將軍之命,讓這個人或這個勢力,從扶桑本土永久消失。

也就是說,如果大內政弘還不能成為西軍主帥,打敗東軍,那麼,等到日本武聖真的采取行動,大內氏再怎麼強勢,早晚也得被滅族。

留給大內氏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空絕僧與苦海和尚就是大內氏的人。

據空絕僧所知,許多年以前,刀劍山莊的人就與大內氏的家督有過聯係,但因為他的祖父大內聖武被大內氏的家督否認是大內氏的人,所以他在大內氏的地位很低,沒資格也不敢過問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