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慈恩說道,“鄭先生,你可知道那廣將軍與血獅,都是上了少蒼天的當。如果不是因為少蒼天慫恿他們,他們也不會跑去……”
“就算如此,那又如何?”鄭隱說道,“我唯一能殺的人就是敖廣。我殺不了龍五,因為我根本接近不了他。我也殺不了少家的人,因為除非我能將刀劍山莊滅了。我更不能殺我的徒兒,因為我不忍。”
“這麼說,你能殺的人,恰恰是給你機會的人。”
鄭隱一怔,說道:“是嗎?”
“如果龍王不把你留在身邊,你認為殺他比殺狻猊公子哪個更難?”
鄭隱回答不出。
“笑話。”狻猊公子說道,“他根本殺不了我,能殺我的人呢,遠還沒有出世。老和尚,你以為敖廣能與我這個神龍之子相提並論嗎?”
鄧山伯突然說道:“狻猊公子,我知道你天賦異稟,可你知道龍王修煉的是什麼內功嗎?”
“什麼內功?”
“廣陵訣。”
“廣陵訣?”
“這廣陵訣之名來自於《廣陵散》。文天祥曾有詩曰,萬裏風沙知己盡,誰人會得《廣陵》音?
《廣陵散》乃古琴曲,不知創於何人,世人隻知道一千多年前,‘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懂得此曲。
嵇康崇尚老莊,彈琴吟詩,逍遙自在,不想做官,奈何得罪一個名叫鍾會的大官,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
臨刑之前,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希望朝廷能赦免嵇康,但沒有得到同意。
於是,嵇康從容彈奏最後一曲《廣陵散》,歎道:我一死,《廣陵散》再也無人懂了。
文天祥不但是個大英雄,還是個大文人,他自然懂得《廣陵散》意味著什麼,他想挽救大宋江山,可他能力有限,無法做到,最後也隻能寧死不屈。
文天祥有個部下,姓廣,自幼得異人傳授武功,本事極大。
文天祥當年兵敗之後,此人想救走文天祥,可文天祥對他說,山河破碎,自己不願苟活,死也要站著死,送了一首詩給他,叫他離去。
此人後來浪跡江湖,武功更高,臨終前將一身武學彙聚成一門武功,便取名為《廣陵訣》。
數十年後,這人的孫子,也就是廣將軍,原本想幹一番大事業,可他屢次被上司刁難,甚至還說他想造反,一怒之下,脫了將軍服,學祖父那樣浪跡江湖,行道江湖。
那一年,他遇到了少宗聖,因為年紀與少宗聖相仿,被少宗聖的武功所折服,就與少宗聖做了好朋友。少蒼天當時已有十幾歲,將他視為叔叔。
幾年後,少宗聖開山立派,廣將軍想加入刀劍山莊,但少宗聖寧可拒絕他,也不想讓他吃虧,聽自己號令。廣將軍也就成了十三個客人之一。
廣將軍與血獅誰都不服,隻服少宗聖一人,可是論武功,他們比不上無用師,曾在比武中輸了無用師一招。
那一年,少宗聖五十八歲,預感到自己兩年後有可能會死,便閉關修煉,打算突破人身之限。
恰在這時,二十八歲的少蒼天,為了一己之私,說無用師在大癡道人死後,暗中勾結了一個蒙古人,名叫察罕帖木兒,就是元末的汝陽王。
廣將軍與血獅半信半疑,可當他們與少蒼天去了元大都後,果然看到無用師與一個蒙古人有說有笑。
就在當晚,兩人在少蒼天的慫恿之下,圍攻無用師。
無用師原本可以殺了他們,但因為認出了少蒼天,反倒被少蒼天暗算,又中了廣將軍與血獅的絕招,讓他們搶去了《富春山居圖》。”
狻猊公子聽了這些話,不由說道:“難怪我生父曾跟我說過,我祖血獅當年做過一件對不起人的事,看來就是指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