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十六以為涼涼仙要與自己拚命,幹脆站在原地不動,隻要涼涼仙一下來,他就出手,仗著段位在涼涼仙之上,將涼涼仙一招殺了。
不料,涼涼仙衝到百丈高空之後,人是倒轉下來了,但距離地麵還有十丈時,也不知施展了什麼武功,忽然閃到了東邊。
“少!”涼涼仙喊了一聲。
元十六一愣。
“年!”涼涼仙忽然由東去到北。
元十六又是一愣。
“不!”涼涼仙轉到了西邊。
元十六雖然不知道涼涼仙在幹什麼,但眼見涼涼仙不下來,就隔空一拳打出,轟的一聲,差點擊中涼涼仙。
“識!”
此時,涼涼仙回到了原來之處。
轟!
元十六又是一拳打出,但擊中的是涼涼仙的虛影,並未打實。
“愁!”
涼涼仙繼續喊著,人飛空移動,靈動之中帶著幾分威武之氣。
元十六兩次出手都沒能打中涼涼仙,自覺顏麵無光,幹脆雙手往胸前一抱,站著不動,滿臉譏笑道:“我倒要看你玩什麼把戲。”
這時,有人聽出了涼涼仙要喊什麼,不禁叫道:“滋!”
果然,涼涼仙下一個自正是“滋”。
原來,涼涼仙所施展的這種打法,乃是他獨創的。
隻因他盛年時喜歡南宋一個大詞人,名叫辛棄疾,所以就把辛棄疾的詞作用在了自己的這種打法上,每喊一個字,力量就會增加一分。
而這首詞作正是那首流傳甚廣的《書博山道中壁》。
這名字可能許多人都不熟,但內容一聽就能道上兩句,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王默九歲那一年,不用教書先生教他,他就從義父何衝口中聽過了這首詞,且還知道辛棄疾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大英雄”,曾率領幾十人殺入數萬敵軍之中,把一個叛徒擒拿,帶回交給南宋朝廷處置。
他眼見涼涼仙要與元十六單打獨鬥,被涼涼仙的氣勢所感染,不由跟著涼涼仙一起喊,這麼一來,無形之中,在精神力上幫了涼涼仙一把。
等涼涼仙喊出最後一個字,也就是“秋”時,涼涼仙身上已是充滿了力量,從元十六頭頂之上飛落而下。
元十六抬眼一瞥,雙手霍然舉起,嘭的一聲,接下來涼涼仙的雙掌。
元十六本以為涼涼仙內功再高,也不可能是自己的對手,可兩人四掌才剛相接,他就覺得沉底一沉,差點腿軟,急忙穩住身體。
以他的段位,原本可以將涼涼仙發來的力道,轉入地底之下,可涼涼仙的打法實在古怪,他試了幾次,總覺得太過麻煩,便直接與涼涼仙力鬥上了。
忽聽“沙”的一聲,不光是元十六,就連涼涼仙,也都沉入了已經粉碎的地底之下,不見蹤影。
不過,那處地麵四周,騰騰向上冒起白氣,持續不斷,沒人敢輕易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