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滅明王死後,韓忠就做了明教教主。他雖然被尊為明王,卻也隻有明王之號。從此,明教再無一人敢在‘明王’之前加字號。
明教教主傳到韓山童這一代時,那韓山童雖然是明王,但武功不是最高,教內高手武功在他之上的,沒有十個也沒有八個。
他當年率眾反元,誰想就在當天,就被奸細出賣,被元廷派來的八大高手合力打死。
他的兒子,也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年紀尚幼,雖有點天賦,卻無法掌控明教。
好在韓山童死掉之前,已有安排。
明教有一個大長老,叫劉福通,乃明教第二高手,輔佐韓林兒穩定了軍心。可是,明教有兩個使者,號稱左使與右使,左使叫杜明道,右使叫盛文運。
兩人武功雖然遜於劉福通,但聯手之下,卻能打敗劉福通。韓山童在世之時,便曾秘囑過他們,要他們將來盯著劉福通,以免劉福通坐大。
誰曾想,明教勢力大到可以推翻元朝時,杜明道覺得劉福通礙手礙腳,就想殺了劉福通,結果反被劉福通給殺了。至於盛文運,被劉福通打傷,不知所蹤。
從此以後,劉福通就成為了明教第一人,連小明王都要聽他的。”
“不對。”有人說道,“你剛才不是說杜、盛二人聯手可以打敗劉福通嗎?為什麼他們會輸給劉福通?”
“那是因為劉福通請來了外援。”
“什麼外援?”
“這個外援就是‘武英堂’第一任堂主……”
“原來是徐四九。”元十六笑道。
他雖然沒有見過徐四九的麵,但曾被“武英堂”的人追殺過。
“對。”風霽雲說道,“這位徐堂主因為武功高強,又幫了劉福通的大忙,加入明教沒多久,就成了明教長老,地位僅次於劉福通。
韓林兒一直想利用徐四九對付劉福通,就給徐堂主賜了名字,叫做徐無畏。
以劉福通的能耐,當然也知道徐無畏不能久留,於是有一天,他就把徐無畏外放到別處,結果徐無畏遇到了自己的侄孫,也就是後來被大明追封為‘中山王’的徐達。
徐達把徐無畏介紹給洪武皇帝認識,而徐無畏見了洪武皇帝之後,發現洪武皇帝身上有真龍天子的氣息,從此就做了洪武皇帝的手下。”
有人聽到這裏,覺得奇怪,問道:“你說的這些,跟《明王大悲咒》也有關係嗎?”
“有。”風霽雲說道,“後來,洪武皇帝勢力壯大,韓林兒與劉福通就想去投靠洪武皇帝,但這兩個人,卻死在了江中,據說是被杜明道的親人所暗算。
韓林兒一死,明教大亂,四分五裂,徐無畏知道《明王大悲咒》的可怕,在洪武皇帝的授權之下,派人到處尋找這部關係到明教興衰的寶典。”
忽聽碧海羅刹問道:“《明王大悲咒》究竟落到了誰的手中?”
風霽雲笑道:“莊主問得好。其實,當年韓林兒死後,《明王大悲咒》就被一個明教護法拿走了。
這個明教護法姓葉,後來自認明教教主,被稱為葉教主。
葉教主有個孫子,後來也做了明教教主,那便是小葉教主。
小葉教主八十歲時,得了一個女兒,明教尊為‘聖女’。
那一年,明教受到諸多武林門派圍攻,勢力原本就遠不如前,這麼一來,等於是滅教之災。
小葉教主力戰而亡,葉聖女自盡,唯獨一人,乃葉聖女的一個丫鬟,逃去巫山,從此不見蹤影,也不知是死是活。”
“依的意思,《明王大悲咒》有可能落到了那個丫鬟手中?”碧海羅刹問道。
然而,風霽雲卻是搖搖頭,說道:“據我所知,那個丫鬟沒有得到《明王大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