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帝都
如若有那麼一日,你能封侯拜相登臨玄凝閣之上,你便能十分清晰的看到這座帝都的絕世恢宏。帝都自拓拔氏族入主中州經八百餘年,數代帝王都曾下旨擴建,以玄凝閣為中心,東側為王朝英才聚集的瀾滄院,西側為武將處理天下征伐的麒麟司,北側為各部史令處理天下政事的文華台,而南側卻是一座由紫磚修砌而成的府邸,紫色是僅次於墨色麒麟皇旗的尊貴色,而這府邸於帝都百姓而言幾乎無人不知,這便是拓拔皇室的兄弟澹台氏的是府邸。
自太祖拓跋恒於三十二部族混戰中起兵,澹台氏便如同皇室的左膀右臂般追隨太祖開疆拓土,無論正史或野聞中都有記載,澹台氏的先祖澹台贏曾多次於亂軍中救太祖於危難。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雲蕩峽之戰,是時,三十二部族僅餘其八,拓拔氏與澹台氏被其餘六部圍困於雲蕩峽內,敵眾我寡、外無援軍,內乏糧餉,唯有破陣而出,方能逃出生天,危急時刻,澹台贏對太祖言道:“阿哥,澹台與拓拔自古為兄弟,唯有戰死之澹台,絕無偷生之澹台,澹台不滅,拓拔不亡!”言罷,澹台贏提刀上馬,率八百澹台子弟衝向敵陣,那一戰澹台贏身中二十餘刀,八百澹台子弟僅存八、九。終令太祖逃出生天,成就大煌王朝的恢宏基業。
太祖拓拔恒起兵一十六年,終於入住帝都,而澹台贏卻已於數年前戰死,天下初定,帝王登臨玄凝閣,謂眾臣曰:“當日阿弟曾言澹台不滅,拓拔不亡,然今日卻無法與孤共享天下,今日孤既為帝王,當更不可負此兄弟之情,中書丞替孤擬詔:孤王自起兵而來,幸有澹台一族誓死相隨,孤之義弟澹台贏更以身相護,救孤於危難,孤之天下即為孤弟之天下,追封孤弟澹台贏為忠烈睿王,賜昭天劍,上誅昏君,下斬佞臣,號令天下兵馬,世襲罔替,天下由孤弟之澹台氏與孤之拓拔氏共有!”
自此澹台氏便成為了大煌王朝唯一的異姓王族,澹台子嗣卻少有嬌縱之輩,自澹台贏之子澹台燁起為大皇王朝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平定禍亂,立下了不世之功!
這一代的忠烈睿王名叫澹台墨,比已逝建武帝拓跋宏年長八歲,按皇室與澹台宗譜而言,當為建武帝的叔父,是建武帝的主要托孤大臣之一。建武帝一生戎馬膝下僅餘三女一子,幼子拓拔靖尚未滿周歲,按建武帝遺詔當為下一任帝王,成年之前由皇後慕容氏協同王弟拓拔烈以及王叔澹台墨理政。
皇後慕容馨是三十二部遺族慕容氏的族女,本來按拓拔祖訓,拓拔氏子孫不可娶三十二部族女眷為妃,但建武帝於年少時曾外遊數年,返回帝都時便帶回了這位名為慕容馨的慕容族女,更是不顧先帝及朝野上下反對立為太子妃,先帝愛子心切,而慕容馨不單清雅高華、容貌出眾,且賢良淑德,時間久了先帝對這太子妃也甚是喜歡,建武帝更曾對當時尚為太子妃的慕容馨言道:娶妻如此,夫複何求?自此,終建武帝一生都不曾再納一妃,而慕容馨更是相夫教子,陪伴帝王度過了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建武帝拓拔宏唯一的弟弟北山王拓拔烈二十九歲,與名為“烈”字卻大不相同,北山王為人儒雅,喜與文人墨客相處,更胸含經天緯地治世之才,忠烈睿王隨建武帝南征北戰之時,北山王處理朝政,上振朝綱,下安黎民,被民間百姓及朝野上下稱為“仁王”。
一代帝王建武帝逝去了,但他對大煌王朝能否延續卻並不存在疑慮,內有一代賢後掌管宮廷,朝野上下有一代仁王掌握乾坤,外有忠烈睿王威震四海,拓跋氏的大煌王朝必將世代延續。
這也是後代的諸多史學家鑽研數年甚至百年也不曾堪破的謎題,沒有人知道建武帝離世後,大煌王朝在這三位賢德之士穩定如鐵桶般的集權統治下,看似穩定的和平為何會一夕潰散,整個天下的戰火仿佛就在一夜之間燃起,天下諸國再次進入相互征伐的時代,而王朝的威懾也逐漸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因為在史冊上那個叫做蘇欽的太史關於這段曆史的記載僅有七個字:
“帝王逝,天下將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