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酬謝(2 / 3)

餘朗尷尬笑道:“既然韓先生了解在下的性格,就成全我一次,讓在下做一個鄉野小民。”

韓第歎道:“在下也明白先生無心名利,可如今楚王處處被掣肘,先生還是幫忙參詳一下,想個辦法幫幫楚王啊。”

餘朗道:“在下對做官並無了解,楚王府幕僚甚多,難道他們不能幫楚王出謀劃策嗎?”

“唉!”韓第再歎一口氣道,“還說那些幕僚,在先王病重之時,已經一個個辭官,要麼投靠了朝廷,要麼投靠了其他的藩王。如今又是在如此情形下繼位,楚王府剩下的也隻是些平庸的書吏,連楚王府的家都撐不起來,何況去治理偌大的楚地啊!”

餘朗皺眉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既然原來那些人走了,楚王以現在的權勢,應該能招募到新的幕僚吧?”

“看來先生還是不太了解現如今楚地的形勢。即便有才能之士想投靠楚王,也要看監護府的臉色,而今監護府已經將楚地行政、治軍樣樣掌控在手中,楚王無權無勢無財,哪還會有才能之士甘願輔佐?”

餘朗點點頭,心說人投靠明主無非是為了功名利祿,而這幾樣楚王都無法給予,除了像韓第這樣愚忠的家臣,也實在沒人願意為他效命。

韓第繼續說道:“就說楚地的稅賦,原本是由楚王府征收,再由監護府轉交給朝廷。監護府為了每年的稅賦還要給楚王府幾分臉色,而今省了,它監護府直接將征收賦稅的事一手包辦,如此一來每年楚地過百萬兩的稅賦一文錢也不會經楚王府的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過些日子,恐怕連楚王府最後管轄的刑獄,也要轉給監護府管了。”

餘朗問道:“楚王在楚地的封地遼闊,難道這些不夠楚王養仕?”

韓第搖搖頭道:“楚王在楚地的封地是不少,但先王仁德,收佃戶的租不多。而現如今我家王上也不願意增加佃戶的負擔,光靠這些租,養不了楚王府。”

餘朗頷首表示明白,想了想,明白了這楚王現在名利權勢都沒有,其中又以利為首,有了錢,也等於解決了困窘,可現在工商業並不發達,農耕稅賦近乎是一地財政收入的全部。開源節流,節流是不可能了,隻有開源一途。

餘朗試探問道:“那楚王是否想過通過出售各行各業的經營權來獲得收入呢?”

“啊?”韓第有些不明所以,“這也有收益?”

餘朗道:“據我所知,而今楚地關乎民生的衣食住行,都是被一些大的商戶所壟斷,很多有錢的新貴想插足這些行業,都被以前的官商勾結所壓製,或課以重稅,或查封店鋪。即便能在夾縫中生存的,也隻是獲得蠅頭小利,相反貨物的定價權被那些大商戶壟斷。甚至在米糧上獲得暴利!”

餘朗說這些話可以說是深有感觸,百姓所最關心的就是衣食住行商品的價格,而這些商品被大商戶壟斷,漲價降價有時候不按市場規律。可說是在壟斷之下肆意妄為。

韓第聽的有些暈乎乎的,很多名詞他聞所未聞,而一個迂腐的書生對市場經濟顯然沒什麼研究。韓第問道:“餘先生可否說的直接一些?”

餘朗笑道:“韓先生不妨協助楚王,將楚地各行各業重新劃定次序,誰想涉足這些行業,都需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以獲取‘經營權’。獲得‘經營權’的商戶會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這樣經營同一種貨物的商戶多了,競爭的人多了,價格自然會降下去。而楚王也可以從中獲取利益,這個數值,恐怕也不比一年楚地的稅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