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課:投資法則——投資人的成功寶典(1 / 3)

有很多投資者在投資實踐操作中很是謹慎,但最終結果還是損失不少。而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資大師卻能輕輕鬆鬆地獲得投資帶來的財富,原因何在?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師們了解投資法則,而你隻是在複雜的投資市場中碰運氣。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家所用方法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為自己的投資定下規則並且恪守原則。想要成功,就應該向他們學習,研究他們的成功模式,然後結合自己的投資實際情況,實現自己的財富計劃。

在沙漠裏已經度過了十四天,傑克、馬布裏和老板已經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夢中的哈佛殿堂,老師就是那個博學的老懷特,而魔杖就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圖書館。

麥基在與老懷特的交流中也學到了很多自己不曾了解的知識,更是解開了許多自己曾經無從了解的疑惑。他更想抓緊時間,從老懷特那裏學到更多的知識。於是,麥基問老懷特:“我看到很多人都把錢用來投資,有必要嗎?”

老懷特馬上回複他:“非常有必要。你不要小看投資的意義,投資能讓你在40歲時實現創富。因為人走過青春以後,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無法和那些初涉社會的年輕人抗衡了,這時候擁有的隻是時間贈與的經驗,但這就已經足夠了,經驗和適當的聰明,你就可以通過投資而獲取收益了。”

“要想投資的話,什麼時候進入最好?”麥基接著問道。

“當你手中有了一些積蓄,你就可以拿出一部分所謂的‘閑錢’來投資了。”老懷特回答道。

“那我又要如何才能找到投資獲利的方法呢?”

“很簡單,向成功的大師學習,看看他們擁有哪些優秀的投資習慣。”

財商魔法書:大師的投資習慣

美國投資天才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5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中學時,他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板們,賺取外快;他11歲時就進入股海,購買了人生的第一張股票。

巴菲特被經濟界稱為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彙成為世界上位於前列的富翁。巴菲特的投資經驗可歸納為三條:第一,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第二,從市場波動中把握信息,抓住投資的機會;第三,量力而行,不盲目跟風,購買股票的價格要在你的承受範圍內。投資不是投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要根據市場信息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向,這樣才能贏得收益。這是這樣一種良好的投資意識成就了巴菲特。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世界投資大師們的經曆告訴我們,投資的成功並不取決於投資者的受教育程度,靈異的神秘力量或是好運氣。成功屬於那些虔誠的、永不言棄的有著良好投資習慣的投資者。奇跡般的成績背後必然有著數不清的汗水,隻有那些掌握了精湛的投資哲學,並將投資哲學內化為個人投資習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達到投資的最高境界,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其實,無論做什麼投資都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長久的投資意識,沒有良好的投資習慣,有再多的天分也是枉然。

在現實生活中,隻有很少的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巨大作用。其實一個好的習慣有時候可能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

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在習慣麵前,理性往往不堪一擊。有人總是喜歡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其實與其浪費時間抱怨自己命不好還不如用心培養好的習慣,因為習慣可以在不經意間讓一個人的命運發生改變,習慣也會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悄然發生變化。

投資就是一種習慣,一個人如果能養成投資的好習慣,一樣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個人在學會努力掙錢,用心花錢以後,還要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這樣的習慣可以讓我們所擁有的財富在保值的同時很好地增值,可以令我們獲得固定收入以外的收獲,不但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平添樂趣,還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優越。

習慣成自然,隻有習慣最穩定也最持久,習慣就像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習慣擁有水滴穿石的力量。

麥基接著問老懷特:“那些成功的投資人都是如何把握投資過程的呢?”

老懷特笑著說:“他們都有一個特征,那就是理性。古語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散之有方。其中暗含了投資理性和消費理性之義,也道出了理性地對待財富之理。”

財商魔法書:投資的理性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薩繆爾森有一次和同事打賭扔硬幣,如果出現他要的一麵,他就贏1000美元,如果不是他要的那一麵,則他付給同事2000美元。

聽起來,這是一個對同事有利的打賭安排。因為,如果同事出資1000美元,就有50%的可能贏得2000美元,當然也有50%的可能將1000美元輸掉,但其預期收益是500美元,即50%×2000+50%×(-1000)\\u003d500。

但同事拒絕了:“我不會和你打賭,因為我覺得1000美元的損失比2000美元的收益對我來說重要得多。但是如果說賭100次的話,我願意。”換句話說,他同事的觀點可更準確地表達為:“一次不足以出現我所需要的平均定律的結果,但100次就可以了。”

在一個標準的扔硬幣實驗中,扔10次、100次和1000次得到正麵的比例都是約50%,但扔1000次得到正麵的比例比扔10次更接近50%,這就是平均定律。也就是說,重複多次這種相互獨立且互不相關(下一次的結果與上一次結果無關)的打賭,同事的風險被控製住了,他將能穩定地獲得這種“製度安排”的好處。

其實,同事更聰明的回答應該是:“讓我們賭1000次,每次你用2美元賭我的1美元。”這時他的資產組合風險就被固定了,而且他的初始資金需要得很少,最多隻要500美元(假定他在前500次都不走運,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樣,他等於是將500美元分散到1000個相同且相互獨立的賭次中了,這個資產組合的風險將接近於零。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在經濟學中,理性是指人們具有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特性。

在投資領域,投資者通常被分為三種類型,即風險厭惡者、風險中性者和風險愛好者。對第一種人來說,投資理性表現為:如果不存在超額收益和風險溢價,他是不願意投資於有風險的證券的;第二種人則隻是按期望收益率來決定是否進行風險投資,風險的高低與風險中性者無關;而第三種人則把風險的“樂趣”考慮在了自身效用中,即所謂“玩的就是心跳!”

經驗數據表明,大部分投資者是風險厭惡者,盡管他們的風險厭惡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理性投資就表現為:收益增加自身效用,而風險會減少效用,多承擔一分風險,就需要多一分收益來補償,風險和收益要保持一定的平衡關係。

很多人知道巴菲特善於尋找優秀公司,但是這種認識隻對了一半。巴菲特投資的優勢還有一半是理性的發達。那就是不管在何種形勢下,以理性做決定,不會被一些恐慌事件所影響做出情緒性的決定。巴菲特有一句話很流行: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但得到這句話的真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那是經過許多驚心動魄的事情之後,理性一次次被訓練後才領悟到的真理。

要想在中國股市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不可不意識到人性本身的弱點和自身文化的缺陷。主動地進行理性決策,進行理性訓練。那意味著在投資時,對所投資的公司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對事實和數據進行細致的分析,並依據基本的邏輯進行推理,獲得確切的結論。嚴格根據結論進行買賣,而不是憑主觀想象和周圍人群的情緒去投資。

理性的投資人麵對大盤上漲,不受市場狂熱情緒的影響,依然堅守自己的立場,不因為市場情緒高漲而情緒化買進。理性投資者要有意識地克服這種本能情緒,依然堅持原來的理性決定。如此他們所作的就是一種理性投資。自然就大大減少了因為投資市場波動,在強大的情緒控製下,被情緒擊跨而做出錯誤的決定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