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沙鷗》reference_book_ids\":[718314076070163564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勤奮、堅忍、敢於行動、誠信等是一個高財商人必備的人格素質,也是一個人走向大成功必備的素質,有想法、有行動、並能勤奮、執著地努力,想不成功都難。
第五天,老懷特告訴三個年輕人:“勤勞是創造運氣和財富的真正秘訣,這個秘訣對任何人都簡單有效,無一例外。”
傑克馬上提出了自己疑問:“那為什麼有的人做投資,即使沒有很勤奮地耕耘,最後還不是一樣獲得更多的財富?”
“那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那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有了充分的準備,包括:在理財之前把自己的財務狀況搞清楚,據此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理財產品,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密切關注國內外形勢,特別是自己投資的理財產品的經營狀況,進而形成自己的主觀判斷和預期,做到心中有數,等等。這些工作都是理財的必修課,他們已經紮紮實實完成,這樣的人你能說他們沒有勤奮的過程嗎?”老懷特說道。
財商魔法書: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
有一個叫哈同的猶太人,1872年來到中國上海謀生,當時他24歲,年輕力壯,但身上除了穿著外,幾乎一無所有。他決心從一個立足點開始。因長得魁梧,他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門工作。要是別人是不願幹的,而哈同卻不那麼想,他認為看門賺來的錢是一種報酬,沒有丟臉和失身份的感覺。另外,他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份工作是個立足點,今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積蓄力量,最終要找到能賺更多錢的路子。
哈同在當看門工時,非常認真,忠於職守。晚間,他利用一切可用時間閱讀各種經濟和財務方麵的書籍,知識增加很快。老板覺得此人工作出色,腦子精靈,就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當辦事員。哈同一如既往,工作業績不錯,逐步被提升為行務員、大班等。這時,他的收入大為增加了。早懷壯誌的他,並沒有因此而知足。1901年,他認為自己創業時機到了,於是找理由離開了這家洋行,自己開始獨立經營商行。
哈同自辦的商行取名為“哈同洋行”,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以經營洋貨為主。洋貨在中國市場上相對競爭品不那麼多,消費者難以“貨比三家”,因此,他的經營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幾年間,他賺了許多錢。
隨著資本的增多,哈同沒有放緩自己追求的步伐,開始買賣土地和放高利貸業務。他買入的土地往往從一些急於等錢用的人手中獲得,所以他把價錢壓得很低,賣主不得不就範。接著,他將低價買入的土地租給別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後收回,這樣連房產也歸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資建造樓房供出租,從中獲取驚人的利潤。幾十年間,他成為大富豪。
哈同的成功就在於他一直馬不停蹄地將自己手中的錢進行再投資,讓自己的財富越來越多,最終在幾年的時間裏就賺了很多錢。勤奮的人總是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發財之路,他們往往不是那種一味埋頭苦幹的人。他們善於發現新的機遇,用積累的錢再去進行新的嚐試,最終積累的資金越來越多,生活也就越來越富裕了。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作為一個理財人,唯有勤奮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從窮人到有錢人的跨越。猶太教中的先哲聖保羅也說:“這是對你們的要求,誰要是不工作的話。他也不應該吃飯,”即使你碰巧繼承了一大筆財產,你也要做點什麼事情。要想得到健康和財富,你就必須勞動。整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即使你能呼風喚雨,這對你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相反,這是一種對社會和你的子孫後代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是你從有錢人跨向窮人的開始。
那些不憑借自己的勞動過活的人,會不斷受到來自同類人的競爭。他們每一天都要麵臨被驅逐出局的危險,他們的飯碗朝不保夕,整日生活在一種無休止的擔驚受怕之中。他們的處境比奴隸強不了多少,雖然不完全是“饑腸轆轆、遊手好閑”,但可以說是“遊手好閑,寄人籬下”,懶惰生奴性,這種處境更加糟糕。這也是部分窮人的共性。
假如你是一個窮人,那就從最簡單的勤奮努力開始你邁向富人的征程;假如你不具備成為一個天才的可能,那也從勤奮努力開始;假如你沒有從父輩那裏繼承到一筆偌大的家產,更不可能從哪兒挖到一處寶藏的話,那麼,你更要從勤奮努力開始……
總之,天道酬勤,勤勞是成功的根本途徑。如果你是一個窮人,你就要記住這句話:勤勞努力是有錢人的名片。
麥基告訴老懷特:“我因為試過很多次,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可是,一次次的失敗已經讓我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了。”
老懷特開解道:“其實,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敗都隻是暫時的,甚至,挫折和失敗給你又提供了一次機會。比如暫時找不到工作,比如你的資金暫時被套,表麵上看不是好事,是挫折,但你沒有工作起碼給了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資金暫時被套又給了你等待的時機,而這種機會可能會造就你更大的成功。關鍵就看你能不能忍耐了。”
停頓了一下,老懷特接著說:“我給講講成功大師的故事吧,你一定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的。”
財商魔法書:懂得“潛伏”的沃倫•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在股票投資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令人眼紅心癢,使人們對他的投資理念推 崇備至,那麼我們如何學取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內涵實質和精髓要領呢?
實際上,巴菲特曾經戲稱,即使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對他悄悄耳語“將降息或提息”,他也絕對不會動搖而改變其兩條基本投資經驗:
(1)堅持中長期投資,尤其是堅持長期投資;
(2)堅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也就是說,堅持做熟不做生的操作方法。
巴菲特還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沒有持有一種股票十年的準備,那麼連十分鍾都不要持有。”說起來容易,可是有幾個人能夠做到?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在複雜的股海中永遠站在風頭浪尖不動搖,與他的這種高瞻遠矚的堅持是密不可分的。
有的人就反駁了,中國股市不像美國股市,有自己的中國特色,在這樣一個不成熟的市場裏,想持股十年,那是不是有毛病?!
其實,中國股市的毛病,並非隻有中國才有,美國一樣有“安然事件”,一樣有“網絡泡沫”,投資者一樣套得很慘。做了一輩子股票的巴菲特,並不是隨時都在買賣股票。
“9·11”之前近十年,美國股市走牛,一片鶯歌燕舞,多少人大把大把地買,本把大把地賺,巴菲特卻不為所動,以至於被一些人視為“過氣股神”。然而,當一連串的打擊把美國股市推入深淵,不少人血本無歸時,巴菲特卻以他的穩健投資避免了損失,在別人哭天喊地的時候,他還在穩穩當當賺錢。他認為,既然準備持有十年,就必須要有絕對把握,沒有絕對把握,寧可不做。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作為一個投資者,很多時候,決定不做比決定要做更難,放棄比抓住更需要決心。他們細思之後發現,自己無法做到忍耐和堅持的原因,無非就是太貪婪,向往的東西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夠抓住。導致的結果就像那掰包穀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結果連手上這個也沒有抓好。
古語說,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世上看起來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夠做的卻少。人生的機遇,可能就就隻有那麼一兩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隻要真正做好了,也就夠了。就像巴菲特,他從11歲開始買第一隻股票,現在70歲了,還沒有改行的跡象,看來,他這輩子也就是個投資大師了。他並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人,排在他前麵的,還有好幾個。巴菲特也肯定知道做軟件很賺錢,但他肯定不會去做;不管股市如何變化,他都堅持在這裏蟄伏。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就大師的名稱。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隻有在一件事情上具有堅韌的精神,能夠在一個一個領域內長久地堅持,才能成就事業。這種精神,正是富人成功的秘訣。也是那些想變成富人的人一條通途。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永恒的,隻有窮人才害怕變化和挫折,不能忍耐生活給予的挑戰,而富人總是善於忍耐,能從挫折中尋找成功的機會。想要成為有錢的富人,何不先試著去做個有忍耐之心的人呢?
麥基告訴老懷特:“我其實也是想方設法地創造財富的。曾經就想和朋友投資經營一家餐廳,但仔細想了想,我發現做這個風險太大。而且我有幾個朋友也說,投資的話很可能賠光老本。最終也就放棄了。”
老懷特看了看麥基,告訴他:“我想我可能知道你為什麼現在什麼都沒做成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是什麼?”麥基急切地追問。
“你先別急。你要知道,作為一個理財人,麵臨的市場是動蕩不平的,股市反彈了,黃金出現了震蕩,期貨市場又出現了多頭行情,放眼四周,這也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年代,也是一個很有風險的時代。很多人成了贏家,也有很多人身敗名裂。縱觀那些輝煌成功案例的背後,你可以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敢於冒險。有人說,沒有冒險就沒有成功者,這句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你無可否認,冒險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成功的開始。這正是你欠缺的。”
財商魔法書:危機中生財
猶太人約瑟夫在1835年投資了一家小型保險公司,但是在他投資不久,紐約就發生了一場特大火災事故,很多同行心慌手亂,認為自己這次賠大了,紛紛低價轉讓自己的股份。
這時約瑟夫劍走偏鋒,出人意料地買下了這所公司全部股東的股份。這真是一場大的賭博。然而在完成理賠後,他公司的信譽突然增加了,雖然約瑟夫把保險金提高了一倍,但很多新的客戶卻很放心地在他這投保,約瑟夫由此也發了大財。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每一次風險都隱藏著許多成功的機會,風險越大生意,隻有敢於冒險的人,才會贏得財富。其實,在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財富的增長更多地來源於資產性的溢價,而在把握這樣機會過程中,風險一定是無法避免的,如果因為風險而畏首畏尾,就會錯過許多讓你成功的機會。
而很多人總想不勞而獲,總想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他們的腦子一刻也沒有停止思維活動,他們一天到晚都在盤算著去如何獲得財富,卻從來不願意行動起來,去試著冒一次險,去收獲意外之喜。這種人永遠也無法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