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知音見采,不辭徧唱陽春。”出自晏殊的《山亭柳?贈歌者》。隻需一眼,這種落寞就能打動我心。
之於歌者,如若有知音相遇,便可把世間最美得曲樂都唱予他聽。這不是清高孤傲,而是寂寞孤獨。不僅是歌者的夙願,作為常人,又何嚐不是?
這是心意相通的情愫,隻為孤獨的人。
提筆書寫古代紅顏,是一場漫無心跡的旅行,在路上走走停停,采摘一處風景。落花照水,溫婉空靈。她們是描繪在世間的山水,讓我見識了別樣情懷。
人生長蔓寂寥,孤獨感與生俱來。於是,人們渴求可以有一個惺惺相惜的人。朝得之,夕死可以。
高樓輾轉,雲水彈唱。
她們不僅是謀生謀愛,更需將心底那抹寥落有所寄托。當你看盡世間繁華落幕,你便會無比希冀有一個與你一同看厭俗世的人,在凡塵裏寂寂而行。
越是蒼寂,越是不可求,便越能感知被理解的強烈。那種激動的情愫,完全可以將自己點燃。
於是,心被掏空。在黑暗中,無眠終夜。
空氣中的迷霧將我的眼睛打濕,模糊的望著樓下的風景,盡管幽綠別致,卻失卻了真實的味道。
或許那些隨風飄搖的草木早早就已然在這裏存生,可我一心尋覓的紅顏,而今又在何處?
地上的一片落紅,水中的一葉幽綠,是否就是曾經的她們搖身化成,急趕著一場千百年的約定。在這裏,不見不散。
往日的庭前照水,終是抵擋不住落寞化為春秋。時節不變,人已非然。
想想,亦便有所釋然了。相逢不喜,相離不悲。在世間,其實相聚和離別本沒有什麼不同,隨著時光的流轉,你會覺得,它們和喝水吃飯一樣平常。
盡管心頭會搖曳,會傷悲,可都是一直以來熟悉的味道,沒有欲加強求的念想。因為,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白日匆匆行走的過客早已散盡,隻留下夜晚牆上徘徊的身影,被時光拉的好長好長。人人都會有這樣獨自承受的時刻,不被任何人解救,也解救不得。
一個人背起行囊,走向更靜謐的遠方,途中或許有一同前往的孤雁,舉頭遙望,隻賦予會心的一笑。
在前行的途中,會遇到好多四麵八方的人,在路上交談,結伴,然後在某個不可預知的路口,揮手作別。
微笑,轉身,一直向前,去與更多的人擦肩,恍惚間,縱使忘記了曾經的相遇,而那種相知的溫暖卻一直繚繞在心頭。
也許,這也可看做一種相知的飽足,隻是在歲月的痕跡中,會變得些許慘淡。
不過,這都不重要。得到的,是好的。逝去的,曾經也好過。
再也不去歎什麼世事無常,因為終於懂得了那句“無常便是有常”的韻味。適時的接受改變,看待不如意,是一件欣然相赴的事。
如若真的讓時光定格在幸福的片刻,豈不是更加索然。
有些東西,注定和時光相連。
有些長者,不見得經曆了多少坎坷風浪,卻能夠洞察明朗,這不完全是曆劫重生的感悟,或許多半夾雜著歲月的痕跡,讓他看透了許多塵世的玄機,冥冥之中,化為點撥智慧。
成長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成熟卻不是人人都能夠深諳其意。縱使如今我還年少,卻甘願用一顆懇誠的心接受一切的阻隔,慢慢去成熟,慢慢被感動。
等經年之後,再去回首,不為曾經的過錯傷痛,不為往日的遺憾痛惜。
因為,走過的路,便是無悔。
凡事不是努力,隻要盡力就好。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對待不喜愛的事物竭盡全力。淡然去看待,去接受,亦會慢慢喜歡上很多。
在簡靜的歲月中,不祈求能夠一帆風順,碧藍不驚,隻願未來的路上,有多大的困苦,便有多大的力量去抵擋。這是在心中對自己的默念,亦算是對別人默默的祝福。
方才還一碧萬頃的長空,忽而刮開大風。席卷而來的雨,瞬息打濕鍵盤。如果是以往,或許我會心頭不悅,起身遠離。
可如今,我卻想好好感知倚樓聽風雨的韻致,聽聽這場雨,聞聞這陣風,看看自己心中此刻到底在默念什麼,執著什麼。
曲高必然和寡,孤高注定孤獨。
飄零天涯何處尋,知音難覓。
在繁華表象背後,每個人都是孤獨者。
不過,又有什麼關係?不是一句話說的好。
歸去吧,也無風雨也無晴。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