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歌盡桃花扇底風(1)(1 / 2)

不知經曆多少時間,讀完《桃花扇》。

淺啜一口杯盞中清茗,早已涼透,本亦了然。

闃然,心,冷徹如冰。百轉千回後,落地成音。眼望著,一地破碎不堪。

原來——隻因你。一時間,心傷哀切,竟無法自持。

心緒的徒然轉變,宛若潮落潮升。或許因這首詞而起,抑或不是。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晏幾道《鷓鴣天》

小山的這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濃摯深婉,秀韻獨步。

恍然間,我竟如若望見手持桃花絹扇,水舞雲袖的女子。啞然道一句:“香君,縱使經年流轉,是不是你一直都在?”

秦淮河畔,這是一個紙醉金迷,醉夢不知歸返的地方,亦是流淌著令人沉醉的無限風情。在這裏,撩人的不是花心成性,隻圖玩樂的女肆夢。如若有所不同,可以追溯到媚香樓這位名叫李香君的女子身上。

十六歲的曼妙年紀,是遮擋不住的旖旎風華。一個身影嬌小,玉肌皓腕的女子,手捧玉鍾,肩乘彩袖,醉了紅顏,傾了故國。人們親昵的喚她——香扇墜兒。

“香草偏隨蝴蝶舞,美人又下鳳凰台”。

秦淮河畔,夜夜笙歌。

如花的年紀,總是纏綿著若夢的芳菲情愫。就是在這樣一個朦朧雲霧,似懂非懂的歲月裏,隔著浩瀚人煙,她遇見了他。

自此,亦遇到了愛情。

李香君與侯方域的初見,與其說一見傾心,倒不如早有耳聞來的恰當。

這個與陳貞慧、冒辟疆、方以智並稱為“明複社四公子”的侯方域,天賦異稟,敏慧多才。在其身上,洋溢著風采奇特,氣勢不凡的涓涓風韻。

自古才子愛佳人。工於文筆的侯方域,亦是風情繾綣,喜於流轉秦樓楚館。難耐寂寞的他,早聞媚香樓李香君色藝雙絕,心生無限想往。一有時機,恨不得馬上與佳人得以相見。

許是造化弄人,侯方域與李香君的初見,正像他們以後波折的愛情,冥冥之中,充滿錯過。他幾次滿懷欣喜聞香踏來,卻又幾次佳人不在悵然而歸。於是,孔尚任的《桃花扇》中道出了他心中隱隱的惆悵:“桃源有路人先到,仙境無緣我暫歸”。

經過幾次的兜兜轉轉,總算如願以償。秦樓滿座的媚香樓裏,台上彈唱的李香君雲鬢輕搖,台下慕名而至的侯方域如夢今朝。

之於侯方域謀麵李香君,我看來,侯方域更多的情意源於香君的美貌。兩人相見伊始,他鍾情於她,更多的,愛慕的不過是她嬌美的容顏,並不是她身上所縈繞的才氣。這一點,古今中外的男人大抵相同,侯方域自然也不例外。

他滿腹欣喜,執筆作詩,欲將繾綣柔絲化指尖情長。詩雲——

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瑤池一枝蓮。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臨行嬌無語,阿母在旁邊。

侯方域一揮而就,書成墨未幹。香君的綽約情致,傳神筆尖。

詩意淺顯,不難懂得。但也很易看出,字淺,情也不是很深。隱隱的文字中,真情實愛還是不多的。但回頭想想,畢竟亦可以理解,人世間的****,說來動聽,一見鍾情的又有哪些?至死不渝的真情,不還是經曆了生死之後才猶顯堅定?

侯方域抱著一睹芳容的心態與香君相識,卻是在不經意中,他看到了一個與其心念之中截然不同的女子,雖身居女肆卻高貴出塵。

本以為是燈紅酒綠,流彩溢香的風月場,不過也隻是吟詩作賦,附庸風雅罷了,一個煙花之地,哪尋得雅麗清潔?隻是,香君又豈是不入流之輩?即使身居秦樓楚館,談笑風生亦可語笑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