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皇帝出行打獵的時候,侍從隨身替他扛著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從打開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權力的象征。國禮頭把交椅賞析!-->推薦點擊

中國人在形容一個人的地位時常說坐第幾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在曆史名著《水滸傳》中,宋江 就坐了第一把交椅。

太師椅產生於宋代,是唯一一個以官職來命名的椅子。

過去,我們常說“穩坐太師椅”,指的就是這種椅子。關於太師椅的誕生有些傳奇,相傳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據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記載,當時任太師的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害死嶽飛的奸臣秦檜。一次,他坐在圈椅上休息時不慎頭巾墜落,他周圍的“馬屁精”見狀便命工匠製作了一種荷葉托首安在椅圈上。秦檜很高興,“太師椅”也由此得名。

第二種說法:由“文太史椅”演化而來的太師椅。“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征明,“文太史椅”是他日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後此椅歸文征明的曾孫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末曾入內閣為相,係崇禎朝的太師。因“太史”與“太師”偕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師,所以就把這種椅子叫作“太師椅”了。

官帽椅,因椅子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名,此種形式的椅具始於宋元明三個時期。

官帽椅有“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兩種:

四出頭官帽椅:是一種搭腦和扶手都探出頭的椅子,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態而得名,故稱“官帽椅”,現在稱為“四出頭官帽椅”。

南官帽椅:搭腦及扶手不出頭的是南官帽椅。它除了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外,餘者與四出頭官帽椅相同。南官帽椅出生於明朝,是依據明朝官帽樣式而出現的一種家具椅。

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後,見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

圈椅,俗稱羅圈椅,就是言其後背搭腦與扶手,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它的椅背搭腦,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形成兩隻扶手。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或者不出頭、直接與 鵝脖相接而下,成為一個整體。

玫瑰椅又稱“小姐椅”,是古代小姐閨房的禦用座具。古代女子坐在此種椅子上,必須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麵三分之一的位置,以體現大家閨秀的教養。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更為常見,是一種造型別致的椅子。

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較低、背高度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扶手、靠背與腿子,圓棍形居多,靠背無側腳,直立於座麵。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獨自特色,以秀美著稱,靠背上,大都有裝飾,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麵之上,大都設橫 棖,橫棖中間或取矮老支撐、或取卡子花支撐、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悶感。

明代玫瑰椅,多為圓腿,方腿圓棱的玫瑰椅,多為清代作品。

燈掛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掛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燈燈盞的竹製燈掛而得名。是明代最為普及的椅子樣式。也可以說是自五代和宋以來的普及樣式。

我們看《韓熙載夜宴圖》中的燈掛椅,白沙宋墓中趙大翁夫婦所坐的燈掛椅,河北钜鹿出土的燈掛椅,其造型大同小異。燈掛椅的木質,民間多用據木和榆木,高級家具多 用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

“皇宮椅”產於清朝皇宮,是皇帝專用禦製。古時的皇宮椅以雕龍畫鳳為主,是社會等級製度的象征。隨著封建製度的消滅和社會的發展,今天的皇宮椅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工藝製作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發展。現在的皇宮椅不單單雕龍畫鳳,還雕花鳥、人物和山水等題材。也由固定的兩張發展到六件套、十件套等十幾種規格,用材方麵有黃花梨、紫檀、酸枝、楠木等材質。

挑選木料的過程中,王南川簡單的向網友介紹了中華家具中的椅子的分類。

網友在聽完之後,紛紛在屏幕上刷出“今天學了新姿勢”類似的彈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