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七年(1 / 2)

《趁早》reference_book_ids\":[7268225435165527077,7267077381490215973]}],\"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0,\"start_container_index\":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9},\"quote_content\":\"《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reference_book_ids\":[7152079239951420453]}],\"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6,\"start_container_index\":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5},\"quote_content\":\"《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reference_book_ids\":[715207923995142045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動筆之際,我有點感慨,將在這裏寫下的故事,終於都算是過去了。

這本書將要記錄的,是2015年夏天到2022年夏天的這七年光陰。記錄采用了兩個觀察點:第一個觀察點是時間線上那個深陷其中的我,記錄中會使用第一人稱來描述我看見了、體驗了什麼,像是紀錄片部分;第二個觀察點是此時正在書寫的我,依然使用第一人稱,但會站在更高更遠的位置,去審視、評價當時的那個我所麵臨的問題,像是旁白部分。這兩個角度的交織讓我的記錄一會兒沉浸一會兒抽離。曾經,我簡單地認為過去的我愚蠢,現在的我智慧,但2022年的夏天,當我寫到第三本人生成長故事書的時候,我不再這麼認為了,一個人可以同時既愚蠢又智慧,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這本書的記錄起點放在2015年夏天,也不是刻意為了和上本書《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保持連續性,是因為2015年夏天發生過的事,一直影響到現在,想要把過程說清楚,就得從那時候開始講起。

按說,當提到一件事情過去了,不隻是時間過去了,還表現在重新回憶時,發現當時種種已經不能再勾連現在的情緒。但當寫到旁白部分時,我還是會偶爾歎息,歎息因果的力量總是超過最初的判斷,如果能早點認出它們,就能改變故事發展的樣貌——但是沒有如果。說到底,這些書裏記錄的,都是我全情投入過的人生曆程中的各種局限性。不過我要說,人生精彩,是因為全情投入;人生無奈,是因為其中的各種局限性。這當中,固然還是精彩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