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錢柳遺事的話外音(1 / 1)

明社既屋,兩對才子佳人出了大名。一對是侯方域和李香君, 一對是錢謙益和柳如是。雖然前者有孔尚任的大手筆為之揄揚,成為 《桃花扇》裏人,但在清季乃至民國,卻遠沒有錢柳遺事影響大,多 少代文人墨客,對錢柳遺事,說了又說。別的不提,現在的學人,大 都知道陳寅恪有一部厚厚的《柳如是別傳》,言必稱“河東君”(柳 如是的號)。

錢柳遺事為人所重,不僅因為錢謙益的地位比較高(明朝的探花、 部長級的大員、文壇領袖,降清後還是高官、文壇領袖),侯方域雖 有文名,不過是個秀才,改朝換代後參加科考,才混了一個副榜,半個 舉人;還因為同為才子佳人故事,前一對年紀相若,女貌郎才,郎亦有 貌,屬於傳統戲劇裏標準的才子佳人,而後者則是老才子和少佳人 的結合,柳如是年方二十許,而錢謙益已經60歲了,雙方有近40年的差 距,這種差距,至今也令某些人不安。況且,柳如是為秦淮仕女班頭, 色藝驚人,從留下不多的詩句和畫作看,氣韻非凡,的確不讓錢謙益多 少。這樣一個才情不凡的絕色佳人,居然便宜了一個老朽,怎不令人為此吃味?

喜說錢柳遺事者,多半對柳如是感興趣,揚柳抑錢者多。不隻因 為柳是名妓,有色有才,足以充分激起男人們“寡人有疾”的偏好, 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因為柳如是的膽略才識居然遠遠高過比她年長36歲 的錢謙益。在民族危難之際,人們最感興趣的恰是這種男女的對比和反 差,有氣節、有見識的是女人,大男人反而窩窩囊囊,束手做了降臣。 這裏,既有男人和女人的反差,更有朝廷重臣、文壇領袖與青樓女子的 反差,在一個特講究紳士道德的男杈社會,這種反差特別具有反諷的意 味。雖然樂於做這種反差對比的文人們,自己事到臨頭未必做得比錢謙 益好,但事後說人總是容易些。況且我們這個民族,一向有喜歡拿男人 開心的傳統,編怕老婆的故事是一種,還有一種是喜歡在編排武戲的時 候,讓男人打不過女人,薛丁山打不過樊梨花,楊宗保打不過穆桂英。 錢柳遺事,本質上也是另一種男人被女人打趴下了的故事。

故事其實都是男人編的,中國男人自輕自踐的傳統,在魯迅先生寫 《阿Q正傳》之前,就已經擺在那裏了。臨危一死報君王的英雄好漢, 多在正史的忠義傳裏,而在戲劇、中,他們的形象遠不如那些被女 人比下去的男人更吸引人。一些估計也守不住氣節的男人,嘲謔另一些 已經守不住氣節的男人,拉來女人做對比,在嘲謔中,所有沒骨氣的男 人在時光中的尷尬悄然溜走,大家踏實地過日子。

其實,見識髙才情也髙的柳如是,真正的心儀之人,還是錢謙 益。畢竟,在那個時代,學識和才情比錢謙益髙的文人,好像還沒有出 世。看來,氣節並不意味著全部,否則她可以尋一個抗清的死硬分子嫁 了這樣的人,在明末並不少見。反過來,真正能欣賞柳如是的人, 也就是錢謙益,也隻有他,才能以名紳之身,將一個青樓女子,納為繼 室。柳如是體會到了一個懦弱而天分極高的文人,在大動蕩時代的所有 掙紮:有心抗清,卻不得不做降臣,頂著貳臣的頭銜,忍受著新主子和 舊同僚的白眼,卻還跟抗清人士勾勾搭搭,在背地裏寫些故國之思的文 字,以至於致仕之後還遭逢牢獄之災,死後他的文集遭到查禁(乾隆 朝〉。這個時候,自己的兒子躲得遠遠的,隻有柳如是陪伴著他。最 後,當他撒手西去之時,也是柳如是以自己的一死,幫助錢謙益那沒用 的兒子保住了家產。

顯然編排錢柳故事的文人們,沒有注意到這個缺憾。人們其實無法 解釋這樣一個事實,一個貳臣、無行的文人,居然會有如此的豔福和幸 運,而這幸運和豔福,來自一個很有氣節的奇女子。末世的道德批判, 在一個古老的商女遺事中,悄悄留下了遺憾。到了另一個末世到來的時 候,清末的名妓中,已經根本找不見柳如是的蹤影,文人的故事隻好 改變基調,開始吹捧名妓賽金花如何跟侵略軍頭子睡覺,挽救了全城百 姓,但是反過來,也不再拿任何一個男性名士來跟賽金花對比——大概 連自我調侃的勇氣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