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花落盡--請你勿負她性命(1 / 2)

我叫林軾,據說是因為母親摯愛東坡。我這半生的故事,從母親開始說起吧。

蘇軾一生起起落落卻格局甚大,活得通透。母親若是真心喜愛他,真應多學習他的氣度,大約就能把人世間大多苦難與糾纏,看得明白。大約就能,活得灑脫愜意,不理這凡塵俗世中的爾虞。母親生於五、六十年代,單名一個瓊字,聽親戚們談起,大約曾是個積極、上進的女青年。但那個年代,即便如路遙先生這樣正能量到發光的人,寫出像《平凡的世界》這樣散發著樸素的生命力量的作品,我也無可阻止地感受到,貧窮與閉塞,苦痛與掙紮。

外公是縣城裏供銷社員工,卻把家安在幾十公裏以外的農村。於是在縣城裏,再找了個陪他過日子的女人,女人始終未能生育。母親是家裏最小的女兒,更可怕的是她有一個比她大一歲的哥哥,有許多比她大的姐姐。不用說,她果然成了家裏最不需要被重視的人。她的母親把她送給了城裏的女人,或許可以理解為某種家庭力量你推我攘後達成的互相妥協,在那裏度過了拘謹的童年。十歲左右,她的母親讓城裏的女人把女兒還回家裏,或許可以理解為某種家庭力量在長年鬥爭後終於此消彼長,她的母親勝利了。但是沒有養在身邊的小孩,便不是那麼喜愛了。在那些被當作物品一樣交易的歲月裏,我想,大約每一天,都感到無所適從。

十四歲時,外公對她說:“你也讀了幾年書,要不以後就來接我的班吧。”她欣喜若狂。即便家中溫暖總是有限,但父親對她,仍是關照的。可是當她畢業準備接替工作時,她的母親告訴她:“還是讓你哥哥去頂替,女孩子,要什麼工作!”外公年老,已然疲於各種家庭爭鬥,拂袖而去。她想,工作沒了再找,但不能沒有文化。於是她跪著求她的母親,讓她把書讀完。仍然遭到了拒絕,並且告訴她,家裏不會再養閑人,出去工作。

後來,幾經輾轉,她下鄉當了知青。三年後,她回到縣城,當上了一名小學老師。然後,遇見了改變她一生的男人。十八九歲,風度翩翩,受過教育,更令人驚喜的是,他是那個年代裏,難得的考上大學的--大學生。我隱約聽聞,這個人姓何,在後來的某些歲月裏母親發病囈語時,我也大約聽過這個人的名字。這位何先生,家境貧困,卻頗有才華,或許也生得一張巧嘴,長得一副好麵孔。這個男人至今讓我疑惑,若你隻是要錢,何需傷人至此。後來我倔強又好強的性格,對男性無法放下戒備的自我壁壘,大概多少源於這些故事。這個老套的故事便是,母親省吃儉用,供養他完成了大學學業。在他經學校分配得到工作後,朝夕之間,失去了所有聯係。母親輾轉打聽,知道了他的住處,揣著當月的工資二十塊錢,轉了兩天車,來到陽城。沒有人知道當時具體發生了什麼,隻知道母親在曠課十餘天後,披頭散發地回到了學校宿舍。大半個月以後,整個學校都知道,她瘋了。

我至今不敢細想,這個男人曾經甜言蜜語的嘴裏,說出了多麼惡毒的言語,才會將她的靈魂傷得支離破碎。她的家人把她送到精神病院,大約兩年,漸有好轉,出院以後,嫁給了我的父親。同為老師的我的父母,仍比那個年代裏叫囂著日子清貧的兄弟姐妹們,更寬裕些。我與親戚們的關係總是淡薄,大約是因為,我總是看到他們以乞求或威脅的麵孔,在向我岌岌可危的家庭索取。可是當我們需要時,他們卻又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