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區經濟理論的緣起、發展與未來

城市-區域問題是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極其重要的命題,也是我國人文社會經濟科學學者們長期關注的領域。改革開放以來,我從事城市-區域問題的研究主要側重於行政區劃視角。

我從1983年開始介入行政區劃問題,1989-1993年提出“行政區經濟”概念,以後又提出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的“行政區經濟”理論,至今已經有25個年頭有餘。2008年,我與我的部分學生一起,認真商討和策劃,決定與東南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當代中國城市-區域:權力·空間·製度研究叢書》,意在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區經濟理論注入新的活力,並從“權力·空間·製度”視角對當代中國城市-區域發展問題進行新的探索。如今,經過近3年的籌劃與準備,該叢書終於問世了!

在本套叢書出版之際,我作為“行政區經濟”這一概念和理論的創始者,很有必要就行政區經濟理論形成的來龍去脈和相關問題做一些說明,這對那些有誌、有興趣介入行政區經濟理論建構的同誌,或希望能夠利用行政區經濟理論來揭示或解釋當代中國各種城市-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現象或問題以及規劃、建設管理部門的同誌們來說,可以提供更為清晰的學術發展思路。

這裏,我主要循著行政區經濟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就4個方麵做一些簡要說明:

(一)我對行政區劃問題研究的緣起是什麼?我是怎麼提出“行政區經濟”理論概念的?

(二)在以新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標誌的“行政區經濟”理論體係與內容框架形成的實踐工作與理論建設這兩個方麵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三)行政區經濟理論體係還有哪些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思考?

(四)“行政區經濟”理論可否適應未來世界各國行政區劃問題的研究?或者說,行政區經濟能否作為一種理論思想向更深、更廣的方向不斷拓展,使行政區經濟具有更廣泛的解釋力?通過這4個相互關聯的問題的回答,以期引起大家對行政區經濟理論的進一步關注、思考和努力;也希望行政區經濟理論能夠在本套叢書的相關專著中得以發展、深入。

在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行政區劃是關於國家政治、行政體製與地域空間相互耦合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行政區劃的建立不僅關係到國家與社會的長治久安與繁榮穩定,而且關係到國家行政結構的組織方式,關係到國家區域權力空間結構的發展趨勢與調整方式。因此,行政區劃問題不僅表現為一種外在的區域政治權力的空間投影,而且體現了一種內在的政治思想方式與內涵。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無論從我國古代王朝時期的封建製到皇朝時期的郡縣製與行省製,還是近代以來政黨時期的民主製,怎樣解決從古到今的朝代更替或政黨執政問題,一直是人們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我國古代的行政區劃問題就是每每伴隨著王朝興衰更替而不斷調整的。從我國古代曆史看,每一次王朝更替之後,都會在行政區劃體製方麵發生重大變化。反過來說,每一次大的行政區劃體製的調整,都是為了及時適應國家政治與行政體製改革方麵的重大改變。

1983年,我被委派擔任中國科學院南方亞熱帶丘陵山區綜合科學考察隊第三分隊隊長,1984年起在安徽皖南山區、浙江省西部和南部山區以及福建省閩江流域開展丘陵山區的綜合科學考察工作。在皖南貴池縣考察時,當時的貴池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向我反映,貴池縣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行政區劃問題,希望考察隊能幫助他們解決或向有關部門呼籲。

這讓我感覺很意外,也引起了我的關注。但因為我們當時並沒有行政區劃方麵的科考任務,所以,在結束貴池科考任務的第二天,我就留下兩位同誌,一起就行政區劃問題進行細致、深入的調研,重點考察被當地稱之為“三國四方73家房客”的多頭管理體製問題以及撤銷池州地區、將貴池劃歸長江北部安慶地區管轄後的影響問題。我們認真聽取了當時貴池縣有關部門和方方麵麵的意見,並對行政區劃與管理體製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實地考察。之後,我帶著問題回到了上海,在完成有關皖南綜合科考報告的同時,對貴池縣行政區劃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確實覺得貴池縣乃至於整個皖南地區都存在著行政區劃變動頻繁、撤並隨意、層次重疊、部門林立、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機關工作效率,浪費了行政經費,使一個文化曆史悠久、開發建設條件良好的貴池在城市-區域經濟發展方麵受到重重阻力。我當時深深意識到,由於行政區劃體製造成的無謂的資源浪費現象和經濟發展緩慢、城市建設無序等問題的嚴重性,讓人十分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