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惱的郝明月隻得再找領導,趙月搖著頭說:“這不行,讓你談不是教育人家,是拉近距離。你要想了解別人,就要讓他們談出自己的心聲。”郝明月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談的方向不對。

再回去,郝明月改變了談話方式,每周找一個人聊天,不一定是表現差的,哪個層次的都有。談話內容也是從生活到愛好,沒有固定的方向,反正不再進行批評教育。兩個月後,郝明月感覺壓力明顯減小,盡管還存在問題,但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領導要時刻記住,隻有團隊整體進步了,部門才會成為強有力的部門。團隊中有一個人存在問題,都可能導致團隊業績的下滑,也會凸顯出管理者的不足。在團隊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和團隊成員進行深度溝通,以便及時了解下屬的所思所想,進而調整團隊的戰略和員工職業生涯。

對於一個人數不是很多,管理半徑不是很大的團隊,管理者在溝通時一定要注意培養員工的信任感和歸屬感。

1.溝通出信任

跟下屬進行交流,不要指望一開始他就能傾心而談,要讓下屬真正打開心扉,需要一個真誠交流的過程。在一對一溝通的時候,最好不要弄得像領導考評員工,也不要由領導主導話題,要麼不斷地批評教育。這種一對一定期溝通,有很多內容可以談,如個人愛好、特長天賦、學校經曆、既往工作感想、家庭情況、人生理想等。

領導要做的是引導出談話主題,然後把講話權交給下屬,讓對方成為講話的主角,同時要讓他們知道,就算錯了也不會受到打擊,就算有點不著邊際也不會被批評。當下屬確信了你的坦誠後,才會用心跟你交流。隨著談話的深入,領導就可以逐步走近下屬的內心,了解那些從表麵上無法得知的心理動態。每個人都有優秀的一麵,有自己擅長的一麵,了解才能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這樣,你的管理就變得容易了,你的團隊成員就能以一當十。

2.溝通出團隊歸屬感

雖然團隊講求整合效應,但是,絕不是誰幹的好就留下,靠一個人單槍匹馬去努力;也不是誰不好就離開,可能你認為不好的那個,未來也會變成優秀的人才。作為團隊管理者,無論是部門裏的培養對象,或是管理困難的成員,都應該一視同仁,安排時間跟其進行深度談話,努力培養對方的團隊歸屬感。

這類談話往往從下屬的家庭背景、生長過程中遇到過的事情入手,因為某些員工的問題往往是由在自身發展中挫折較多,或是對管理者不服氣等方麵的原因造成的。這個時候,假如你能通過幫助下屬處理一些他無法解決的問題,理解他所麵臨的困難,長期關注他的成長,並走近他,那些所謂的落後分子就有可能迅速進步,最終可能成為企業的精英。

溝通對提高團隊競爭力是很重要,但不宜經常進行,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有能力、成績優異的員工,不要一談話就許願,這種溝通很容易誤導對方,假如短期沒漲工資或是沒得到提升,對方會陷入失望,極易造成人才流失。更不能因為擔心被挖牆腳,害怕員工不被重視就辭職,便隨意許諾,然後又因無法兌現而指責下屬、抱怨公司,這樣的溝通隻會製造出業績優秀但卻不服管理的團隊,最後頭疼的還是你自己。

讓獨立大隊變成過去式

沒有人是天生的將軍,隻有經過戰爭的不斷磨煉,在磨煉中持續地總結,才會有將軍誕生。同樣的,在職場上,從兵到帥也需要一段漫長的學習過程,還要確保不要陣亡(中途放棄或被放棄)。這個蛻變過程很艱辛,不能期望外部給予太多的指導,更多的是需要自己進行思考,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領導團隊的方式。

企業中的某些小團隊極易形成獨立大隊的氣氛,每個人各行其是,像追求個人業績的營銷形團隊,任何人都可以獨立操作完成銷售步驟,基本不需要團體配合。在這種團隊中,管理者很難通過組織營銷、數量化管理來營造團隊氛圍,更難以通過單獨溝通,實現對每個下屬的深入了解。這種情況下,要想帶領好隊伍,群體性溝通就成了必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