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各執一詞(2 / 2)

“對於海軍,雖說臣不太了解,但顧名思義,至少的懂得水性”。

“能夠在船隻上麵來去自如,如履平地”。

“要想滿足這些要求,讓那些旱鴨子去,怕是難成氣候”。

聽了高龍的說詞後,趙宏也站了出行禮道:“皇上,臣在齊地的時候發現齊地歸降我大秦的軍士裏,是有一部分漁民的”。

“而這些漁民常年以江河和船隻打交道”。

“這一萬人並不多”。

“現在我大秦沿海地區深受海盜的威脅”。

“既然要組建海軍,那就得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臣覺得第一批海軍人員應該從大齊和大晉的那些降兵當中挑選才是”。

對於趙宏的建議,雲凡深以為然,連連點頭。

“那依趙大將軍所言,當以何人為將”?

“在用兵大齊的過程中,臣並沒有注意過這方麵的將領”。

麵對雲凡的詢問,趙宏頓感尷尬的回應道。

聽到這裏,董瓷上前兩步道:“皇上。臣這兒有一份奏書,還請皇上過目”。

說著,董瓷拿出了那份奏書,遞了過來。

看到董瓷手裏得奏書,陳冉則來到董瓷跟前,接過奏書後,轉身轉呈給了雲凡。

看到董瓷的反應,雲凡心想難不成這老狐狸已經看穿他的想法,要有準備了嗎。

當雲凡打開奏書時一看,這份奏書的題目居然是平定沿海匪患的策論。

看到這個題目,雲凡不由的多看了一眼董瓷,心想這個老東西就沒有讓朕失望過。

大致看了這個策論後,雲凡覺得這裏麵講述的東西確實很好。

但翻看到最後時,署名卻不是董瓷,而是林紓。

“這個林紓是何許人也”?

隨即雲凡麵對董瓷詢問道。

“回皇上,這個林紓是臣在徐州遇到的一個官員”。

“當他得知臣要北上返回洛陽的時候,連夜書寫的奏書”。

“是讓在送別臣的時候交給臣的,說是要讓臣一定交給皇上”。

聽了董瓷的介紹後,雲凡覺得這樣一個官員是為海軍將領的不二人選。

可這個人卻是一個文官,並不是武將。

如果他是武將出生,必然可以擔此重任。

“那依董相所見,這個林紓能否當此重任”?

思謀再三,雲凡覺得就拿林紓來講,畢竟董瓷和他接觸的時間更多一些。

他的建議更具有參考價值。

而他對於這個林紓的了解,也僅僅局限於奏書,參考價值並不大。

“臣覺得他可以,就看皇上敢不敢用了”。

“自古以來,不乏文官從軍的儒將,也不乏武將從文的文官”。

“他行不行,皇上說了算”。

董瓷的這話一出,政德殿的眾人頓時炸開了鍋。

有人的人覺得文官擔任武將,必將是將熊熊一窩的情況。

隻能影響朝廷的平冦事物。

也有人覺得雲凡覺得行不行,首先的那人有真才實學才行。

總不能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吧。

當然,反對聲最為厲害的,就是那人是大晉遺留官員,萬一他心念大晉,對於大秦而言,必將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