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半路出家的僧人,在山上的寺廟裏苦修了一年後,自以為參悟得成果,便開始四處遊曆。有次,他遊曆到一個僻靜的小山裏,因為周圍人煙稀少,找了好久才好不容易找到一戶人家。這時他是又饑又渴,走進那農家小院,隻見院裏種著一些西瓜。僧人大聲地喊著:“有沒有人?請問有沒有人呐?”小僧喊了第一句沒有人應,再喊第二聲、第三聲原本就幹澀的嗓子現在更加冒火了。他走到西瓜麵前,端其那西方真想一掌劈開它來解幹嗓之苦。
但是主人不在家,不問自取即為偷。小僧想了想,雖然自己修佛的時間並不長,但修佛在於平時的一點一滴。若是現在不能把持,以後也同樣不能堅持了。小僧下定決心不給自己的貪念找借口。即使西瓜的誘惑力再大他也不動搖。於是,轉身就要走開。突然從裏麵傳來一陣聲音,“山高路遠,既然來了,吃過飯再走吧。”小僧聽見,隻見從裏麵走出一個慈眉善目的得道高僧。小僧不解地問:“您為什麼會在這?又為什麼聽見我喊了那麼久都不出來相見?”
大和尚說:“我很多年前遊曆至此,當年也是饑渴難耐時看見一片西瓜地,和你今日之情形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我當年尚未完全參悟佛性,一時鬆懈別就將西瓜偷吃了。這時一名老農走出來,他沒有怪我。但我也是羞憤難當,自此,便留在這裏一邊種種西瓜給過路人一邊參悟佛理。剛才我看你是僧人,便故意試試你的佛性。果然沒有看錯人,你年紀隨親,但沒有因誘而散失定力,將來必定能大徹大悟的。”
【評析】
每個人對於底線的界定不同。對於小僧來說,戒律便是底線。如果觸碰戒律就等於將自己多年的心血自毀於一旦,因此,他捍衛的也正是此事。人的身體在極端的情況下,會令人們做出意外的荒唐之舉。本能的誘惑有時比外在的物質條件更為嚴重。小僧的嗓子已經幹到刺痛,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水當然會一飲而盡。但這就是道德和本能的衝動了。當本能的需要被道德的大門阻攔時,許多人往往會選擇一腳踹開。能否守住這扇大門的關鍵便是定力,隱忍著肉體上的折磨,以求精神世界達到一定的高度。
不僅如此,因為有些行為準則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一旦被邪惡的思想打破,此種惡性就不會在身體裏不斷的生根發芽,使人們越陷越深。所以說,一個人的定力有時候往往決定他的將來,而定力又是堅強意誌和崇高信念的體現。
2.a) 誘惑也許隻是“海市蜃樓”
霓虹燈的背後也許暗藏“汙垢”,平和的氣氛中也許內藏殺機,很多事情都不能表麵現有所迷惑。騙子和被騙者的心態其實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當一個人受到誘惑時,那些所謂的誘惑必定是和他息息相關且特別想得到的東西。這時他的欲望像一張無比大的嘴張開著,而誘惑就將你最想要的那塊“肉”喂進你的嘴裏。但他隻有到“死”的前一刻才知道,原來“肉”裏有毒。
誘惑的背後往往是虛幻的,表麵現象不能保證事情的真實性。既丟了金錢又失了道德,這就是誘惑的另一方麵特性。社會上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騙子,完全是利用誘惑的魔力和人們脆弱的心理防線。騙局的背後是什麼,是殘酷的結局。有時候抵禦誘惑也並不是那麼困難,除了有非凡的定力外,清醒的頭腦一樣可以防止它的來襲。比如說,當有人告訴你中獎時,就如同給你套下一個魔咒,先把你的腦袋敲懵了。然後再一步一步“請君入甕”。所以,在一開始,就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別人的誘惑衝昏了頭。往往這個時候,你會很快樂。因為人們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來滿足虛榮心,即便是假的也喜歡。
【案例】
大牛是鄉裏的壯丁,力氣特別大。他覺得一輩子窩在鄉裏太沒出息了,於是毅然離家前往省城。剛開始,他也隻能在碼頭上做苦力搬搬貨之類的。直到黃三的出現。黃三是一副洋派的作風,說話還帶英語,大家都很好奇地去看他這個假洋鬼子。有人說黃三以前也是個窮光蛋,就是到了美國舊金山去“淘金”後才有了錢,而且現在也算是富得流油。黃三每年都會帶一批人到美國“淘金”,說是隻要分給自己三成的利息錢就可以了。大家都很盼望跟他過去。
這天,黃三在碼頭不遠處搭了一個台子。他站在上麵大聲地宣傳著去美國的種種好處,把那裏說成了人間天堂。苦力們被他的話語完全帶動了,誰不想擺脫這種累死累活又沒有錢沒有保障的苦日子。黃三越說越動情,大家越聽越興奮。大牛像是馬上就看到了大片的金子似的,爭著搶著要報名。
黃三將大批報了名的人哄騙到船上後,便將他們關在船底下。這時才露出了本性,他惡狠狠地說:“你們這些蠢貨,都窮瘋了。要真有金子我也不會做這個販賣人口的買賣,你們也別急,反正你們是在國內做苦力,到哪邊也是做苦力,沒什麼兩樣。”大牛這才知道自己已經落入了黃三的騙局,連性命都未必能保住,更不用提過上好日子了。
【評析】
黃三之所以可以輕易地將這些苦力都騙到美國去販賣,主要是利用了苦力們強烈的致富欲望。因為太苦太窮,所以隻要能夠過上好日子就有可能為之付出一切代價,那麼為這個謊言就培養了優厚的環境。大牛他們被騙,是因為受不了黃三所說的幸福生活的誘惑寧願選擇相信他。人都是想給自己希望的,大牛他們正是不想一棍子打死來之不易的“希望”,所以沒有人去找黃三發言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