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金融監管最重要的是透明度(1 / 2)

世界各國金融史表明,任何一場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表明這個係統本身存在著薄弱環節,或者幹脆就是漏洞百出。就像一個人生病,就表明他的身體機能在某方麵出了問題一樣。俗話說“籬笆紮得緊,野狗鑽不進”、“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2007年初開始醞釀,8月正式爆發,目前仍在進程中的這次金融海嘯,再次暴露出美國金融體製固有的弱點以及金融監管體係問題多多,表明美元根本無法繼續充當全球“硬通貨”的重任。

毫無疑問,金融監管最重要的是透明度。如果暗箱操作或者變相暗箱操作,其風險就可想而知了,爆發金融海嘯是遲早的事。

美國政府雖然對金融海嘯的爆發作出了迅速反應,陸續推出了向市場注資、接管問題金融機構、禁止做空金融類股票、推出高達7000億美元的緊急經濟穩定法案,但毋庸置疑,這些措施都隻能暫時穩定金融市場情緒,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國金融體係中存在的一係列問題,更不用說解決全球金融體係中存在的問題了。

金融監管最重要的是提高透明度,這一點已成共識。2006年12月,英國金融監管局主席麥卡錫要求對衝基金經理們給投資者更多機會,以便用來審視基金條款及評估方式、明確披露贖回條款,增加對衝基金的透明度,防止金融危機爆發。2007年8月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後,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馬上警告說,大國領導人如果不采取促進金融市場透明度、推出監管措施,金融危機必將重複發生。

但這次金融海嘯到底還是“重複發生”了。它從次貸危機開始,體現了全球經濟長期繁榮背後各種市場風險的集中爆發。解決問題的關鍵措施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提高金融監管體係的透明度。

究其原因在於,一方麵,由金融衍生產品代表的表外業務,各國中央銀行對其監管都比較寬鬆,很容易出亂子。另一方麵,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大多在櫃台交易市場進行,與股票市場相比,它的信息披露製度又很不完善。

而令人見怪不怪的是,在各種金融創新工具中,金融機構都把金融衍生產品的創造過程看作是商業機密,這樣,就使得這種信息披露製度的不完善,變成了一件可以“原諒”的事。

再加上各種金融衍生產品本身非常複雜,即使專業投資者對此也感覺眼花繚亂,普通投資者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委,困難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許多人根本就是聞所未聞。

毫無疑問,隻有探索新的金融市場信息披露製度、提高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透明度,使得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規則、投資風險在普通投資者心目中有一個清醒認識,才能談得上“監管”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