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我國設計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加快高效設計市場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努力:
(1)引進外國大型設計公司作為合作夥伴,設立中外合資設計公司。通過外國公司的成熟運作模式和經驗,一方麵,可對我國傳統的設計與加工不分的局麵形成一種觀念上的衝擊;另一方麵,可加快我國設計公司的市場化運作進程。
(2)大力推進和完善設計的招投標製度,尤其是建築行業的設計招投標。
(3)打破各種形式的歧視性做法,為設計的市場化運作提供最基本的公平環境。大力鼓勵有資格有條件的個人開設設計事務所。
(4)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比賽、評比和其他活動,利用電視、報紙、雜誌等各種媒體,推進設計的市場化程度,把設計意識推向社會。
2.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嚴厲打擊對設計作品的剽竊設計產業屬於知識服務業範疇,其產品主要是知識作品,因此,必須注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嚴禁剽竊盜用;需加強查處力度,做到嚴格執法,違法必究。
3.注意行業內部規範,通過立法,建立有序、健康的競爭環境任何行業在產生之初,由於缺少必要的行業法規和約定成俗的市場規範,行業內部競爭往往會處於一種無序的、低水平的競爭狀態。設計產業要加速走向成熟,盡快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就必須注意行業內部規範建設,加快製定行業法規,以建立有序、健康的競爭環境。
4.加強政府的引導和服務作用
上海市政府應積極發揮以下作用:
(1)提供產業信息,或者說幫助加快建立產業信息係統。
(2)搭建供需雙方有效溝通的平台。
(3)提供產業政策的指導和解釋作用。
(4)積極創造條件,推動產業化進程。
(第八節)上海知識服務業預測結果及主要結論綜合上述討論結果,在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十五”期間上海市知識產業發展預測》的研究中,根據《上海統計年鑒》和相關產業的權威研究報告,作者對這六個產業發展規模進行了預測,發現知識服務業的規模已經是上海的第一支柱產業。
主要結論
一、上海市重點發展的知識服務業是都市型產業和知識產業的交集,這些產業具有極強的集聚性和輻射性,是最適宜在大都市發展的產業,也是上海都市型產業發展的核心。上海在構建四個中心的同時,應積極推動“知識中心”和“服務中心”的建設。
二、2002年,R&D、教育、軟件、谘詢、文化傳媒和廣告、設計這六個在上海已經具有一定基礎並且具有較好的發展機遇和前景的產業,它們的增加值總量占上海市GDP比重的13.9%,已經超過金融保險(10.8%)成為事實上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預計2005年,知識服務業占當年上海GDP比重將達到20%左右。金融、信息、知識服務三大產業將成為上海的三大支柱產業,在上海經濟增長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麵。
三、2001~2005年,六大知識服務業發展速度均達到15%以上,知識服務業整體增長速度達到23.7%。當然,由於一些產業未能進行市場化運作,會計法律、設計等尚未從製造業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產業形態等不利於產業發展的原因,二級產業中一部分發展速度還不能全部達到15%的速度。具體如下:
快速發展(20%以上)——軟件;R&D產業;教育;谘詢、會計、法律;裝飾設計較快速發展(15%~20%)——醫療衛生;影視;廣告平穩發展(10%~15%)——出版、娛樂;建築設計、服裝設計四、廣告出版、服裝設計、建築設計發展的春天可能在2005年以後。政策適當放開,政府鼓勵發展的情況下,廣告、出版、服裝設計產業將成為知識服務業發展的增長點。
2005年以後,將進一步出現跳躍性發展的產業——谘詢、會計、法律;廣告、出版;服裝設計五、1990年,紐約的知識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了21.9%;1994年,東京的知識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為17.6%。按保守估計,2005年上海知識服務業將以22%以上的速度發展,對GDP的貢獻將達到20%左右,屆時上海將達到紐約和東京20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基本符合上海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的態勢。
六、為推動知識服務業的發展,上海市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給知識服務業以充分的重視。最重要的是必須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