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0(1 / 3)

前言:

本人初嚐長篇寫作,文中可能出現某些規範上的錯誤還請見諒,若能指出更加感謝,文筆不佳,聊做練習,還望海涵。

文中含有大量新詞彙,均在段落後方()內進行注釋。

其他專有名詞用語均能在網上查到,就不再另行注釋。

多數章節開頭部分為音頻或文本,“█”為損壞部分,可能會顯示為問號。

章節名稱不在大標題中顯示,正式名稱為下麵的.XXX,前麵的“.”為象征性符號,類似於編程工具中的自動補全。

由於闡述上的必要性,文中虛擬世界內的對話均用「」括起,現實世界對話用“”括起,文本性質的對話、消息、公告由『』括起。

本文除了CP0均為輕小說形式,非硬科幻,科學部分說明為個人結合現實技術編撰,若有技術細節上錯誤和疏漏希望能夠包含和指出,同時希望能夠和有興趣的人共同探討相關問題,Q515478630。由於起點莫名其妙的對某些英文字母——特別是部分計算機語言的屏蔽,可能有的地方無法正常顯示。文中出現的某些計算機語言可能無法正常顯示。

順便吐槽下起點這不能顯示空格,簡直是對人想象力的扼殺表現,我反正被折磨的不行,文中英文段落要麼加大寫開頭要麼加“_”,十分抱歉。

TheReleaseIsInfinitelyBrightPeopleAndCreateEndlessDarknessIsPeople.

——VictorHugo.1862

.FullAccess

2031年——腦科學史上裏程碑似的一年,人類在對於大腦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自2005年開始的“藍腦計劃”,科學家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改進之後第一次實現了對人類大腦的初步構建,當一位年輕的科學家在全球上百萬觀眾觀看的直播演示中把一顆普通的酸梅放到這個“人造大腦係統”(ArtificialBrainSystem簡稱ABS)的虛擬味覺神經感受器下,大屏幕上立即做出了對於酸性產生的紫色反應,再當科學家把另一顆大小形狀和之前那顆相似的酸梅放到ABS的虛擬視覺神經感受器下後,大屏幕在短暫的停頓後便立即做出了和之前完全相同的紫色反應,這就是著名的“酸梅色相實驗”,人造的大腦通過虛擬感官從外界獲得“記憶”這一過程得以實現,同時記憶中的抽象事物對大腦產生的電化學信號的反轉譯也得到了基礎破解,而完成這一過程的ABS卻是生物體神經元細胞和電子元件結合的產物。

之後對於大腦的研究就如打開了一扇天窗,2034年,科學家發布了個體之間大腦構造上的不同對於不同人的性格和獲得記憶不同信息的可調控研究報告,通過多次的實驗不同激素刺激和神經元結構的ABS在酸梅實驗上產生出不同的看法色相,而通過對神經元細胞在自我感知外界的學習效果上注以不同量的獎勵性多巴胺也會導致性格上的分化,從而在ABS上實現不同性格的構建,不過科學家並不能隨心所欲的去構建自己想要的人格。

在同一時間獲得長足發展的還有量子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係統的運算能力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當兩種技術被有機結合的時候……2038年1月,在德國進行研究的生物學博士同時也是量子物理學博士年僅35歲的科學家薑孺成帶著自己的團隊成功實現了ABS信號和計算機信號的無縫連接,並且將模擬感受器量子信息化從而大大縮小了占用空間,同年10月,他們研究出了將計算機內簡單的虛擬記憶快速灌輸至ABS的“加速記憶法”一時間轟動世界,這一生物科技連接計算機的新格局打破了原有的“馮·諾依曼體係”,後被稱作“薑氏體係”,這個時候,處於混沌中的世界還沒覺察到這一將要改變人類未來技術的雛形。

大腦的謎題被一個個解開,新的問題也在產生,要如何從道德上來衡量這項技術?如果說克隆技術是借助神之手來造物生命,那麼人造大腦可以說是徹底把神丟到一邊而自己成為神一般,這項技術在初期成為全世界好奇目光焦點的同時也引來了人權主義者的反對和極端主義者的瘋狂反對和報複,很多穆斯林國家甚至舉行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隨著事態的越演越烈,很多無法接受的人開始宣揚這項技術是對神的褻瀆……

21世紀30年代末期一度被壓製的債務危機再次抬頭將歐洲政治推向動蕩,中東地區為爭奪剩餘資源爆發了大規模軍事衝突,連鎖反應下的經濟危機使得包括歐盟在內的世界各大政治聯盟變得四分五裂。直到2039年薑孺成博士的妻子被發現死在柏林郊外的林中,同時他帶領的團隊裏的一些成員因受到極端主義者的恐嚇和傷害而相繼退出,就這樣關於ABS進一步的研究被擱置下來。

2042年,歐洲內戰爆發,戰爭雖然僅持續了八個月就在各方勢力特別是亞洲非洲的介入下得到了調停,這如鬧劇一般的戰爭還是給歐洲的基礎設施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好景不長,就在第二年,以美國為中心整個美洲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騷亂,這次動亂直接造成了16萬平民死亡和超過1300萬人無家可歸,破壞程度堪比歐洲內戰,到2044年聯合國本部也被迫牽至中國上海,一些國家也相繼在政治路線上與美國背道而馳,好在之後各方的努力下世界大部分地區漸漸回歸平靜,不過這種和平也隻是虛偽的,甚至有人調侃:“也許我們隻是暫停下來迎接一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100周年而已,忘掉核彈吧,拿起棍棒和掃帚戰鬥。”

在此期間薑孺成博士漸漸走出喪妻的悲痛,離開混亂中的歐洲回到中國並重新組建了研發團隊,之後沉寂了5年之久,但這期間技術並沒有止步,到百年建國背景下的中國——2049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世界科技技術展示大會上薑孺成博士才又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線裏,此時的亞洲相對於其他地方還算穩定,同時非盟也在一片欣欣向榮中迅速崛起,這和歐洲美洲的動蕩形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盛會上,薑孺成博士帶來了他震驚世人的研究成果——“完全接入”技術(FullAccess簡稱FA)。當在兩個不同房間裏,記者對薑孺成本人發問和另一個房間裏對另一個思想意誌被完全轉移到ABS上的薑孺成發問得到了幾乎相同回答的那一刻世界都為之震撼了,薑孺成博士的深情闡述告訴了世人這項技術並非是褻瀆神明,而是能讓人類走上更加光明未來的契機。

(FA技術:將人的所有記憶思想完全複製到另外一個依據本人大腦定製的ABS中去,ABS由有機生物神經元和電子模擬腦組織結合製造,雖然稱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大腦,而且初期占地麵積龐大,但卻可以完成大腦所能做的一切——就連最重要的創造力也能一並轉移,通過“薑氏體係”把沒有能在現實世界裏生活的身軀但卻擁有了思維的大腦接入互聯網,也就可以看成是另一個生活在互聯網世界裏的自己,通過加速記憶法和腦電微波雙向工程也實現了讓人類大腦和ABS所得到的記憶進行同步化的能力,相當於你可以和那個虛擬的自己共享同一記憶,這一過程被稱為“記憶同步”。)

此時世界上的多數人都處在一種因傳統能源枯竭、經濟體係崩壞、核戰爭的威脅而產生對未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悲觀情緒之中,人們的心靈需要慰藉,需要一塊能夠真正脫離現實的“保留地”,列強國家想要戰爭又不希望自己成為矛盾的中心,一個能夠轉移矛盾、分散注意、降低成本、確保消除隱患同時多方受益全新的國際價值體係亟待被建立。

需要光時,於是有了光,虛擬現實設備雖然在這一時間內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生命短暫的人類也不可能放棄現實世界的工作完全沉浸其中,人們需要一種能夠從某種意義上欺騙一下自我或者說鼓勵一下自我而不會影響現實生活的什麼出現,這個時候薑孺成博士如普羅米修斯的火種一般的FA技術,在人們的深切需求下FA技術比想象中更快的走向了民間。

經過一些年的飛速發展,ABS廉價化並實現了定製量產化而在很多國家普及,人類擁有了“雙倍生命”即現實世界的生活和網絡世界的同步生活,兩者之間隻需要通過在26小時48分這一“時間鎖”之內進行記憶同步便能實現互通,而同步隻需要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通過安裝在床頭的微波雙向信號同步器就能十分方便的快速把虛擬世界的記憶導入大腦,同時虛擬世界的自己也得到了來自現實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