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朝,西曲縣。
此縣是武朝與戚朝邊界之前,最後一個縣。
過了西曲縣就是彎彎曲曲的林蔭路和山道。
這條路,通往邊界關隘,平嵐關。
因為走的是陸路,所以繞行了很長一段路,如果走水路的話,至少可以節省兩天時間。
當然,如果走水路,戚朝使團也就會從中打探武朝水師情況,這對武朝並不是一件有利的事。
此刻,江別命人拿來了一盆木炭,用匕首逐一削刻。
“江遠,今年的中秋節,你與七叔就得在西曲縣過了。”
“七叔,江遠就剩下你這麼一個親叔叔了,有七叔在的地方,江遠就當家了。”江遠說道。
“好小子!”江別讚道。
“不過七叔,天色尚早,為何不繼續前行,到傍晚就能離開武朝了。”
“急什麼?”
“不是去戚朝驅散瘟疫嗎,當然去的越快,戚朝百姓不就有幾分希望嗎?”江遠說道。
江別頗感意外的看著江遠。
“那些可是戚朝的百姓。”
“父親常說,天下百姓本應是一家,無論是哪朝的百姓,一旦大戰,遭殃的都是百姓。”江遠說道。
江別沒想到,江家世代戰將,竟然還有如此仁心。
不過,愛民如子,在這種朝代,的確是一件好事,百姓也向來擁護明主。
“江遠,救人先救己啊。”
“七叔是覺得,入戚有危險?”江遠問道。
“必有危險,而且你的危險,要大於我,不要忘了,你父親,我大哥,殺了戚朝皇室的大皇子。”
江遠一驚:“他們還要公報私仇不成?”
“說不準啊,小心駛得萬年船,所以能拖一天是一天,一旦時機成熟,危險就變成了機遇,所謂富貴險中求啊。”
“七叔,遠兒愚鈍,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江遠說道。
“嗬嗬……”
江別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木炭,從衣袖中拿出了兩本書籍遞給了江遠。
“七叔,這是什麼書?”
“這兩本書,乃是經典的兵書,一本是《孫子兵法》一本是《三十六計》一個講的是戰略,一個講的是戰術,你要好好研讀,將二者融會貫通,以後必能獨當一麵。”江別說道。
江遠麵色一喜。
“真的?我怎麼從未聽過這兩本兵書啊?”
“廢話,這是你七叔我默寫的。”
“原來是這樣,怪不得,這字看上去有些……”江遠欲言又止,看了江別一眼。
“你小子事還不少,看不看,不看還我?”
“看看看,當然看,七叔,你真是厲害啊,你都沒上過戰場,還懂兵法啊?對了,我突然想起來,戚朝皇子在大殿耀武揚威的時候,七叔就是用孫子兵法讓戚朝皇子吃癟的。”江遠說道。
“知道就好,不過啊,七叔沒這麼大本事,這《孫子兵法》是大軍事家孫武所著,這《三十六計》呢,是曆朝變遷,整理出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要比《孫子兵法》晚了2000多年呢。”
“不過,你切不可因此輕視《孫子兵法》在宏觀的戰略思維上,《三十六計》是比不了《孫子兵法》的,小子,你聽好了,要是隻想當將軍,那就讀好三十六計,要是想當元帥,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