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邊陲之地上,坐落著一個小鎮,名曰藥王鎮。此鎮位於兩排鋸齒形的高山之間,除了方圓十裏內尚疏疏落落的,殘存著幾十間矮小的草頂泥牆屋子外,盡皆是斷壁殘垣。隻因這裏也曾盛極一時,所以才有鎮字一說。反觀如今之貌,與其說這裏是小鎮,倒不如說小村更為貼切。
離小鎮尚有百米的地方,有一座用亂石堆砌而成的孤墳,墳上的石碑殘破不堪,隱約間隻可依稀辯得,墳主名氏最後一個字的右半邊,似乎是個“主”字,碑上僅存不多的角落裏,竟是些痰痕,汙斑,似有人惡意為之,但反觀周遭那被精心整理過的地麵和雜草,卻又讓人不禁費解。總之,這座孤墳的存在似乎與這座小鎮格格不入。
藥王鎮前是荊棘編製成的柵欄門,左右兩側各有一根高約三米的竹杆子,上麵捆綁著一個青布製成的“布幡”。幡子上歪歪扭扭寫著的“藥王鎮”三個大字,與一旁的古槐相互映襯,流露出小鎮滄桑的韻味。
此地雖然荒涼,卻是“依山傍水”,有那麼一絲與世隔絕的樣子,深入山村之中,是一條狹長的山穀,穀中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雖說此地偏遠,卻也不該弄得人煙罕至才是,然而除了這邊陲之地的小小村落,在沒有任何凡人聚集附近。穀中左側山腳下,有一片頗為平整的農田,田裏種植著說不上名諱的奇花異草,這些花草靈動脫俗,花瓣隨風舞動之間,似呼吸一般吞吐著。此塊農田便是整個山脈的根源所在,不知什麼原因,在這裏種植的藥材更容易成活,拿出去能賣更好的價錢。因此,這塊不大的農田儼然成了整個小鎮的經濟命脈。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鎮裏,卻誕生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藥王,也正是為了紀念此人對村子裏的貢獻,所以這裏才被叫做“藥王鎮”。
藥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性的色彩,沒有人知道他來自哪裏,父母是誰,甚至小鎮裏都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叫什麼名字,他的出現雖然突兀,卻沒有一個人感到詫異,仿佛一切都是順應天時理所應當。後因居民們經常看到他一個人在穀中山脈下的農田裏發呆,便都叫他呆子(那時農田裏種的還是莊稼)。雖被叫做呆子,此人卻一點都不傻,恰恰相反,還天賦異稟。六歲時便能將厚約四寸的《藥典》倒背如流,八歲時便可給人抓藥看病,且藥到病除。小鎮裏的居民以為他是藥王轉世,華佗再生,對其禮敬有佳。因此呆子在獲得全鎮人高度讚譽的同時,還贏得了藥王的稱號。就這樣一年一年的過去了,藥王不知不覺也有二十歲了。
在這二十年裏,他的醫術越發高明,鎮上老張一次去穀中山脈腳下的農田裏收割莊稼,回來後不知得了何種怪病,渾身潰爛,奇癢難耐。鎮上其他的醫生都無可奈何,唯獨藥王前來把過脈後,去穀中農田裏弄了些不知名的草根和枝葉,砸成漿糊塗抹在患處之後,不消一周便完好如初。還有一次小鎮裏爆發了瘟疫,藥王硬是憑借著多年的行醫經驗,研究出了一種湯藥,阻止了瘟疫的蔓延,後來小鎮的人把這種湯藥親切的稱之為稱之為“仙露”。然而藥王應該做夢也沒想到,在他二十一歲生日那天,卻發生了一場影響其一生的大事,從此他再也沒能回到這個小鎮。
那天清晨藥王鎮格外的寧靜,明麗的太陽光照射著小鎮前的古槐樹,乳白色的晨霧,像輕紗似的慢慢被揭開了。與此同時一位不速之客,修仙家族葉家的執事,誤打誤撞的來到了此處。初入小鎮,他便碰到了上山采藥回來的藥王。
葉執事先是為之一愣,而後眼前一亮。他詫異的發現這個偏僻的小鎮竟有一名身具靈根的修仙者,而且在這靈氣稀薄到幾乎沒有的地方,此人竟然能修煉到了練氣期第九層大圓滿,離築基期僅有一步之遙。他知道此人身上一定有天大的秘密,奈何自己築基初期的修為沒有十足把握截殺了藥王,於是便動了先帶他回葉家的念頭。
葉執事上前幾番說道,卻被藥王婉言拒絕了。看著藥王轉身進村的背影,葉執事雙眼一眯,目光中竟是些凶狠之色,跟著他進了村子,想要抓住藥老的親人,去脅迫藥老就範。進村後葉執事隨手掏出了些凡人用的銀兩,召集村民說出了自己的來意。本以為麵前的螻蟻一聽自己是仙人定會頂禮朝拜,拱手將藥老送上。奈何鄉親們可能是對修仙者並不了解,加上這位執事態度過於蠻橫,也可能是對藥王要離開小鎮而感到強烈的不舍。眾人紛紛拿起手邊的掃把,鐵鍁,就要趕這位不可一世的葉執事離開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