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正”的新聞節目
新聞節目在這一時期最大的變化就是改變傳統的播新聞的方式,更多地采用說新聞、講新聞,讓新聞變得更生動,讓普通觀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央視的《新聞30分》、《午間新聞》的改版開始,各省級電視台也在積極推動新聞節目的改版,使之接近國際化的新聞播報形式。
對於浙江電視來說,在這一階段,新聞節目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1)保持了新聞節目在電視台的重要地位。包括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在內的省內各城市廣電集團、廣電總台的電視一套節目仍然設定為新聞綜合頻道。每晚19∶00-19∶30分,浙江衛視、浙江各城市電視台的新聞綜合頻道雷打不動地直播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而18∶00-19∶00時間段,各電視台、各頻道根據自身情況播出本地新聞或與頻道特點相吻合的某一特定領域新聞,如財經新聞、房產新聞、娛樂新聞等。(2)開設更多類型的新聞節目。如浙江衛視《新聞直通車》、《新聞深一度》,錢江都市頻道《新聞007》,浙江經視《新聞深呼吸》,教育科技頻道《小強熱線》,以及各城市電視台的各具特色的新聞專題節目、互動節目、深度報道等。(3)新聞節目開始改版。緊隨央視新聞節目的國際化趨勢,以《浙江新聞聯播》為首的新聞節目也開始了改版的腳步,總體趨勢是親民、互動。
(一)《浙江新聞聯播》
2008年,麵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浙江民營企業帶來的巨大衝擊,《浙江新聞聯播》階段性、密集性地推出了近百篇係列經濟報道和新聞述評,“采用‘典型事例+本台短評’、編後話、組合式、記者感言、專家點評、連線采訪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在發揮電視特色上下工夫,避免‘聲畫兩張皮’,盡量用通俗的語言,讓觀眾入耳、入腦、入心,從而使經濟述評報道大氣、有分量,加強了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高度、深度和親和力。”提升主流媒體的新聞影響力——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創新經濟報道回眸。時間報道主題形式4月至6月“迎難而上,紮實應對”係列報道7月至8月“沒有邁不過去的坎”係列述評“五環浙江風”係列述評8月下旬至
9月上旬“聚焦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係列報道9月“十一市市委書記的專訪”深度訪談10月“提速中的浙江服務業”係列報道11月“堅定發展信心,推動轉型升級”專欄“萬億元投資的加減乘除”係列述評
2009年8月,《浙江新聞聯播》改版。
首先從畫麵上,主播頭像放大,由“半身照”變為“一寸照”,新聞提示采用大圖。
鏡頭推到主播第一顆扣子“浙江新聞聯播改版”。其次,取消“提詞器”,讓新聞主播從生硬地“讀”新聞變為生動地“說”新聞,更具親和力。
第三,增設“60秒播報”小欄目。選擇80後女主持人秦原擔任這一欄目的主播,由坐著播改為站著播,采用較快的語速在60秒內向觀眾進行新聞速遞,主播的服飾造型都更時尚化,很好地拉近了主播與觀眾之間、新聞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相對於傳統新聞播報的節目語態和形態都發生了很鮮活的變化。
第四,提高電話連線、現場連線的頻率。在傳統的新聞節目中,特別是“新聞聯播”中,連線隻是偶爾為之,多為主播在演播室播報記者於現場采寫回來的文字、圖片、影像等,缺少互動。而連線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新聞正在發生,直接看到或聽到新聞當事者、相關方的陳述、觀點等,相對於記者的報道更客觀,同時還可以讓觀眾產生親曆感。
經過一係列的改革,根據2010年《省級衛視決策參考》提供的數據,浙江衛視《浙江新聞聯播》在全國新聞欄目50強中的排名大幅度上升,名列全國衛視“聯播類”節目第二。
(二)《晚安中國》
節目定位:新聞雜誌
節目形式:談新聞、聊時事、趣點評、集天下
節目時間:2009年1月5日至2010年7月24日周一至周五24∶00-24∶20
主持人:秦原
2009年1月5日,浙江衛視重磅推出零點新聞雜誌《晚安中國》,與《浙江新聞聯播》、《尋找王》、《今日證券》一起組成浙江衛視“新聞3+1”節目帶。
《晚安中國》作為電視新聞雜誌,更注重輕鬆的氛圍、溫馨的交流、趣味的點評,在觀眾進入夢鄉之前一起梳理、回顧剛剛結束的“昨天”的新聞。《晚安中國》共設立了“要聞回眸”、“新聞關鍵詞”、“昨日之最”(新聞TOP榜)、“民間語文”(民間物語)幾個板塊:“要聞回眸”——時政新聞、國內要聞一句話精編;“新聞關鍵詞”——精選全天新聞“關鍵詞”,不同角度拓展新聞視野,挖掘新聞事件的廣度;“昨日之最(新聞TOP榜)”——以“最”和“排行榜”的形式幫助觀眾提煉“一天之最”,讓觀眾從另一個角度收獲新聞訊息;“民間語文”(民間物語)——選取當天的新聞熱點,同一件事不同視角解讀,網絡平台、名人博客、熱門論壇網友點評,讓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新聞“左右逢源”;“晚安中國”——汽油降價了、冷空氣來了,在這樣的溫馨提示中,晚安好運將伴隨觀眾進入夢想。
為了進一步與觀眾拉近距離,播報觀眾最想知道的、觀眾最關心的、觀眾最感興趣的,《晚安中國》還在全國範圍內招募“手機記者”,借助手機這一新型自媒體,征集普通觀眾用自己的手機拍攝下來的最新、最in、最好玩的信息,真正實現觀眾對新聞節目的高度參與。
(三)《新聞深一度》
節目定位:新聞實時互動評論節目,“讓觀眾坐在家裏也能上電視評新聞”,國內首檔新聞評論台網互動日播節目。
節目形式:采用“NewsTP網絡會客廳遠程視訊互動係統”,將電視台與網絡視訊相結合,“對當前全國最熱門的新聞事件進行深入調查、深度報道,並以專家點評、媒體快評、網民酷評的形式進行多層次評說,不僅改變了傳統電視評論刻板的評論方式,而且讓公眾有更多機會參與電視新聞評論,從被動接收信息到主動參與互動,從評論話語單一化到多元化,不僅讓受眾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也使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更具開放性、互動性、參與性、可看性。”
節目時間:2010年8月2日起周一至周四22∶50,時長20分鍾
主持人:李晗
《新聞深一度》的前身是《每周時評》,2010年8月2日起以《新聞深一度》為名打造國內首檔台網互動、專家點評、記者快評、網民酷評三位一體的新聞評論節目。節目引入了“公眾評論員”的概念,借助網絡視訊將演播室、嘉賓、記者和觀眾連在一起,讓每一個觀眾都有機會和專家、記者一起進行新聞評論。其采用的“NewsTP網絡會客廳遠程視訊互動係統”,不需要安裝任何軟件,隻要上網點擊域名就可以進入網站,網民可以通過注冊個人基本信息成為係統用戶,即,每次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即可登錄使用,與嘉賓、記者、其他“公眾評論員”一起在同一時間進行多方訪談,沒有地域和身份限製。這一係統被譽為“中國電視創新裏程碑式利器”。
此外,《新聞深一度》還在新藍網設立了節目內設“新聞頭條”、“主持人與記者”、“最新視頻”、“公眾評論員每月之星”、“完整視頻回放”、“欄目論壇”幾個板塊,方便觀眾了解並參與節目。
為了提升觀眾的參與度,《新聞深一度》在官網之外建立了官方博客、微博,發放預告、通知、節目回放等,觀眾可以留言發表評論,優秀的留言會在節目進行過程中以滾動字幕條的形式出現在屏幕下方。
截至2011年4月,一批全國知名的法律、公共管理、傳媒、時事評論著名專家和權威人士,成為《新聞深一度》的特邀嘉賓評論員:“打假鬥士”方舟子,上海大學社會學係教授顧駿,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鬆年,新銳作家李承鵬,《工人日報》要聞部主任石述思,《借槍》、《潛伏》原作者龍一,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民營企業家鄭元豹、宗慶後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網絡草根博主、時評人等成為“公眾評論員”,職業遍布大學教師、律師、自由撰稿人、公務員、私營企業主、學生、退休幹部、農民工等。
這一節目形式充分賦予了普通觀眾新聞評論的話語權,擺脫了地域、職業等限製,吸收來自四麵八方的各種聲音,以實時互動的形式實現了百家爭鳴的思想博弈,是新時期新聞評論節目的大膽革新。
二、“獨創”的電視劇
省級衛視之間的電視劇之爭愈演愈烈,2009年達到高峰。為了爭奪《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收視率,各省級衛視紛紛提前每日播出時段,並增加每日的播出集數,其中雲南衛視“全天24小時滾動播出”,每日播出總數為16集。繼而,《我的兄弟叫順溜》、《人間正道是滄桑》、《小魚兒與花無缺》等劇的收視大戰有增無減,當戰火蔓延到《神探狄仁傑2》的時候,連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八套)也加入其中,每天播出8集。這種現象既反映了優秀電視劇資源的短缺,也反映了各省級衛視收視率惡性競爭的激烈,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觀眾的收視選擇權,無論打開哪個頻道都是同樣的電視劇在播出。為此,國家廣電總局於2010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限播令”:電視台黃金時間段電視劇聯播不超過2集,晚間同一部電視劇播出不超過3集,每日同一部電視劇播出不超過6集,電視台全天電視劇播出總量不得超過全部播出時間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