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我在濟南軍區文化部分管業餘文藝創作時,許多並餘作者問過我:現在報刊上的文章大都是談政治與玄術的關係,以及作者要深入生活,改造世界觀的,你能不能給我們談點具體的創:技巧或創作經驗?那時還是“四人幫”未倒台的時期,我不敢多談,卻萌生了要寫幾篇創作技巧方麵的文章的願望。收在這個集子裏的文章,就是從那時候動筆,拖拖拉拉寫到今天才完成的。研究創作辯證法,是啃一個“酸果”。的確是太吃力太艱辛了,六萬字的一個中篇小說,也許隻需要一個月就能完成,而這六萬字的理論文章,卻斷斷續續花了八年時間,這主要是因為自己懂得太少,思想很不成熟。加之,報刊大量需要的是配合形勢的文藝評論,對這種純技巧的文字,並不歡迎。所以這些文章中,除《正常與反常》在《解放軍文藝》上發表過《鋪墊與轉折》在《文藝理論研究》上發表過之外,其餘各篇均未見過世麵。就是寄出去,也大鄯“浪打空城寂莫回”。幸得胡可同誌,寧幹同誌和謝永旺同誌熱情支持,耐心看稿並提出寶貴意見,才使我有了繼續修改的勇氣。現在這些文字,有的是屬於研究性質的,有的還停留在基礎常識的複迷階段,但我還是不怕獻醜,拿出來,以期得到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們的批評指點。如果我的這項工作,能為今後的創作辯證法(或曰藝術辯證法)的研究貢獻出一塊鋪路的磚石,我將會興奮不已。當然,就這一內容來說,還有根本的一點是生活與創作的關係,由於行家們談得很多,本集就不再涉獵了。

作者

一九八二年五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