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紛繁的矛盾現象,怎樣反映在文學藝術作品當中;作家們又怎樣用生活中的矛盾現象去靂撼讀者觀眾的心靈,並帶給他們以思想啟示的呢?很久以來,每當和同誌們討論起戲劇創作中的矛盾衝突問題的時候,總不免產生一種學習探求的渴望,渴望讀到聯係實際生活、聯係我們創作中接觸到的問題,以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矛盾論的觀點來解釋創作規律的論述。我是懷著這樣的心情閱讀了王穎同誌的這組文章的。王穎同誌的這組文章,對這些問題作了有益的探索。他通過對一些文學、戲劇作品的分析,往往從藝術技巧的角度談起,探討了文藝創作怎樣把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種種矛盾形態集中起來,並給以強烈的表現「研究了文藝創作怎樣通過對人物故事的描繪,揭示出事物的內部矛盾,這矛盾又怎樣在內部的運動和外界的影響下發展著,導致事物的轉化。我覺得,作者的這項研究和不少篇章中的心得體會,對於啟發我們的思考對於促進我們對創作規律性問題的學習鈷研,是有好處的。
既然生活中充滿著矛盾,既然一切事物都因內部矛盾而發展變化著,那麼忠實地描繪生活麵貌的作家們,也就自覺不自覺地會把生活中本來存在的各種事物的矛盾狀態,和事物發展的辯證過積,或深或淺地反映出來。在敘事性的文學形式裏,人物之間性格的差異、對比、矛盾和鬥爭,人物自身的矛盾、發展和變化,反映著事物的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規律;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轉折,反映著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矛盾轉化過程;人物關係的錯綜交織,事件的千頭萬緒,反映著各種矛盾的互相聯係和互為條件;巧合:偶然中的必然;典型:個性中的共性,等等。這些,在王穎同誌的文章中都有較詳細的論述。這些通常被認為是技巧的問題,是世肚代代作家們創作經驗的結晶,是經過人們無數次創作實踐檢驗的對創作規律的認識。它來自生活,反映著生活本身的規律。事實證明,創作中的辯證法,正是實際生活中辯證法過程的反映。
探討創作規律,並翻轉來用於觀察生活和認識生活,對於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創作質量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近幾年來,以戲劇創作來說,取得的成績是令人振奮的,但也麵臨著如何進一步提高質量的問題。提高的關鍵在於我們的作者對生活的熟悉和理解。而我們今天一方麵還存在著無衝突論的影晌,不善於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描寫我們時代的先進人物;另一方麵也存在著把矛盾衝突簡單化的毛病。那種分不清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看不到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趨勢而一味暴露的傾向,也是一種簡單化。這類作品畢竟不多,較多的情況是:正確地寫了我們時代的矛盾衝突,圍繞著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安徘了不同的人物,那戲劇性隻在不同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中尋求,卻忘記了戲劇給予觀眾的感染,固然離不開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但也離不開人物自身內部矛盾的揭示。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物在自身內部的矛盾和各種外力的影響製約之下,在思想,在行動,在成長,在轉化。人物自身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性格。這一道理,本書作者在談人物的篇章裏曾專門談到。我想補充的一句是,在話劇裏,人物的鮮明性又是主要依靠那揭示性格矛盾的台詞來實現的。我們的有些戲,有著引人的情節,而人物不能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可能和某種對戲劇矛盾的簡單化理解有關。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那就是把一場鬥爭孤立起來,而不大注意當時的社會背景,不能從這場鬥爭中透視到當時必然影響這場具體鬥爭的重要的社會矛盾,如當時的階級鬥爭形勢,重大的曆史事件和當時的群眾情緒,戰爭,其他戰線的鬥爭,等等。而沒有了這些,也就失去了時代感,也就失去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也就失去了真實。
我想,通過對創作規律問題的探討,將大有益於提髙我們創作的質量。當然,對創作規律的認識,隻能幫助有著豐富的生活積累、有著對生活的真知灼見的作者去實現他的宏圖,而代替不了生活本身。因此,我們應該十分強調作者的熟悉生活。探討創作的規律,將使我們更加自覺地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引,把研究創作的規律和研究實際生活的規律結合起來;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描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這一現實主義原則,從而克服我們現有的不足,把我們的創作提高一步。
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創作技巧問題了。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以事物內部對立物矛盾統一的觀點來觀察生活現象和觀察文藝現象,這已經屬於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內容了。而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我們每個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努力做到的。這就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參加鬥爭的實踐。一個時期以來,在文藝工作者中間曾有人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對創作的束縛,現在持這種看法的人已經不多了。事實證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非但不會成為束縛,而且恰恰是解放思想所必需。
以上是我閱讀王穎同誌這組文章時的一點感想,寫出來表示對這項有意義的工作的支持,並就正於本書的作者和讀者。
—九八二年十月卅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