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你真棒!”
下麵是一位母親成功教育孩子的真實故事,希望我們從中得到啟迪。
孩子上幼兒園了,作為母親,哪個不希望聽到來自學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長會,都令這位母親失望,因為人家都有一個聰明乖巧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卻是一個“愚頑不化”的人。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鍾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到醫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他,教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了你,他說寶寶很棒,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了。別的家長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人喂。
兒子上小學了,在又一次家長會上,教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在第49名。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回到家裏,看到誠惶誠恐的兒子,她又振作起精神,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你很棒,隻要能細心些,準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喜悅的光芒,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第二天上學,兒子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開家長會,老師告訴母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中學希望不大。”她懷著憂慮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便告訴兒子:“班主任說你根棒,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
高中畢業了,當兒子把一份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交到母親手裏時,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您……”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滴打在手中那份錄取通知書上。
這個故事讀來讓人潸然淚下,我們不禁為這位母親的行為感動,是她一次次滿懷激情的誇獎成就了孩子的美好未來。
這是一位卓越的母親,她用她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寬宏的胸懷,為孩子撐起了美好的天空,更為天下的父母做出了激勵孩子的榜樣。激勵就像用《灰姑娘》裏的仙棒點在孩子身上一樣,會使孩子從頭到腳煥然一新。
前蘇聯心理學家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班級中挑出一個最笨、最醜的姑娘,要求全班同學改變對她以往的看法,並以假作真地從心裏認定她就是班級中最聰明、最漂亮的姑娘,爭先恐後地誇讚她,目的是讓自卑的她建立自信心。一年後,這個姑娘的成績居然躍居班級第一,並奇跡般的變得嫵媚婀娜、楚楚動人。讚揚以驚人的力量發掘了她潛在的智力,展示了她內心深處蘊藏的美。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為人父母輕描淡寫的一句誇獎的話,看似簡單的一個愛撫動作;富有深情的一個眼神;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都會給孩子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促使孩子從一個進步走向另一個進步。
世上沒有不好的孩子。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潛能充其量開發不足10%,每個孩子的生命都存在無限的可能性。所以,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擁抱他,親吻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喝彩!
請您滿懷激情地豎起大姆指對孩子說:“孩子,你真的很棒!”奇跡便由此而生。
2. “隻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
那一年,4000多名高中畢業生報考了清華大學國際MBA,最終,62人入選,其中就有北京四中的高材生王海翔。
海翔小時候剛剛開始會用毛筆寫字,媽媽就開始“收藏”兒子的作品,那些寫在廢包裝紙、廢信封上的歪歪扭扭的字,以至現在很像樣的書法作品,媽媽都像“寶貝”一樣收藏起來。
不管寫得好不好,媽媽都會對兒子說的一句話是:“隻要今天比昨天強就好。”
後來隻要海翔一寫字,媽媽就走過來非常欣賞地說:“這字是怎麼寫的?很好啊!你什麼時候學的呀?怎麼比上次提高得這麼快?”她老是表揚,一下子就把海翔拉到書法這個門裏來了。
海翔接受記者時說:“母親作為一個欣賞者,她微笑著看著我一天比一天強大,這對我很重要。”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一步一步地不斷實現,而不是一蹴而就,隻要今天比昨天好就行,因此,對於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做父母的都應格外敏感並及時地給予鼓勵。
當我們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有所表示的時候,可以看到非常顯著的效果。話語雖然很簡單,但是孩子卻可以心領神會。比方可以說:“孩子,我非常高興,你今天把脫下的鞋子擺得很整齊。”就這簡單的一句,會提醒小孩一連多日都記住把脫下的鞋擺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