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逝時流水之中,奔命和隨風的回憶在他們的腦海中浮現卻又似乎隨著他們的眼淚而逝去.

在一個冰冷而又幹燥的清晨,無極和他的徒兒奔命正在從集市往山洞行走的路上,師父的腳步沉穩有力,奔命的步伐輕快伶俐,而此時一個娃娃的哭聲伴著寒風傳到師徒兩人的耳邊,那聲音並不像普通被遺棄後餓了好幾天的娃娃的嚎啕聲,它是那樣清脆有力,讓人有一種不可思議之感。師徒倆頓時加快了步伐,在一個小草墩上他們發現了這個娃娃,當這胖胖卻略顯蒼白的小臉蛋上的一雙銅鈴般的大眼鏡與無極深邃的眼睛對視後,哭聲竟然停止了,轉而小孩露出了燦爛的微笑,兒看著師傅如此喜愛這個娃娃,已經十歲的奔命立即將他抱入懷中笑嗬嗬地對師父說:‘師父,收他做我的小師弟吧,我們正好也多個伴兒。‘聽到這,無極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就這樣,師徒三人繼續他們回到洞中的行程,而在路上,無極也給這個孤兒起了一個名字:隨風——正和今天的天氣今天的遭遇呀。

在平淡的生活與艱苦的修行之中,師徒三人又度過了十年時光,無極也根據隨風和奔命的性格與特點,分別教授了他們適合自己的技藝。奔命的拳術在這十年中可謂已經爐火純青,一般的石頭在他輕輕一拳下早已化成石灰,而他那過人的忍耐力也是讓隨風敬佩,令師父滿意的。這邊,隨風年僅十歲也練就了相當好的一身輕功,足以與江湖上的大家的輕功媲美,而他多變的腿法也是讓人嘖嘖稱奇,正向他還是嬰兒時那特別的哭聲一樣,他有著特別的武學天賦。青山路水,雲霧繚繞,這就是師徒三人生活的蓬萊仙洞,外麵的世界嘈雜,他們這裏卻雲淡風輕,這就是他們的生活,這就是他們的溫馨的小家。

但溫馨歸溫馨,當他們生活在一起的第十一年裏,奔命的心開始動搖了,他開始越來越向往外麵的世界了,他想去闖蕩一番想要證明自己想要用畢生所學去讓世人敬仰,是呀,奔命此時已將二十一歲了,對於這個年齡段的青年,有這樣的野心是很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在無極多年的言傳身教下,他卻一點也沒有把自己那顆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靜靜思考。漸漸地,他開始討厭師父的教導方式,他開始有意遠離師父和師弟,盡可能多的在外麵逗留更長時間。無極也不是傻子,以他這幾十年的經驗與判斷,他早已料到留不住奔命這個孩子了,但他又十分了解奔命,他雖然很能忍耐但心卻趨於浮躁,他雖然很有野心,卻又不表露的很明顯,他雖然疏遠了親人,但它永遠不會主動去挑明事實,他的大徒兒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結合體。為了給他一個台階,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無極將奔命單獨引到山腳下,很嚴厲的批評了奔命近期的表現,並最後義正言辭的讓他自己下山去也就是逐出師門,就這樣奔命帶著憤怒和激動離開了蓬萊仙洞,踏上了他的仕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