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笑了一下:“小讚沒出去玩啊。你爸爸媽媽呢?”
陳讚說:“爸媽去後山茶園了,姐姐也去幫忙了。”
奶奶埋怨了一句:“這下著雨,怎麼還出去做事。我們去昌盛家算了。”
陳讚接過話說:“二叔和嬸子也在後山忙,峰峰和敏敏都在我家。”心說,這下著雨,您老還往家趕呢,要做什麼事豈是被天氣擋得住的。
奶奶立即皺起眉頭:“誰興起這個勁,要包後山的?這不是拿錢打水漂麼?”顯然他們也是聽說陳讚家承包後山的事了。
爺爺嚷嚷道:“好了,好了,別那麼多嘴,他們有自己的打算。讓小讚去叫他們回來就是了。”
奶奶遂不再抱怨,說:“小讚,去叫你媽媽回來做飯,說你姑姑來了。”
陳讚哦了一聲,沒有說什麼。
到了走廊下,幾個人放下傘跺著腳上的泥。陳讚端了凳子給大人們坐:“爺爺奶奶坐,姑姑你也請坐,我去叫爸媽回來。”
陳讚堂弟陳峰和堂妹陳敏都圍過來喊爺爺奶奶,拿眼偷瞧燙著卷發、穿著喇叭褲的姑姑,不敢認人。
爺爺奶奶也是歡喜孫子孫女的,一人拉了一個在腳邊,讓他們叫姑姑,兩個小的矜持著,開不了口。
談天和談陽看了一會,對陳讚那個一身洋氣的姑姑有些忌憚,連忙跟陳讚打個招呼,飛跑回自己家去了。
陳讚並不忌憚他姑,雖然陳小芳對陳讚並不算友好,對他們家也有點居高臨下的感覺。這個時候他們兩家的關係還沒有破裂,麵子上還是維持得過去的。
而關係僵化要從陳小芳的兒子李俊瑞病了說起。陳讚記得有一年夏天,陳小芳外出學習,將兩歲多大的兒子李俊瑞送到陳讚爺爺奶奶這兒照看。
結果那孩子哭鬧得特別厲害,爺爺奶奶以為他隻是離不了媽媽,所以也沒當回事,結果後來就高燒不退,送去醫院一查,原來是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因為耽誤了治療,左腿落下了殘疾,耽誤了孩子一輩子。
小俊瑞病了之後,中年得子的李大原對嶽父母懷恨在心,從那以後就不登門拜訪。陳小芳也覺得是娘家人害了她兒子,同娘家便疏遠起來。
爺爺奶奶也覺得是自己害了外孫子,心懷愧疚,落下了心病,不過兩年,便相繼病逝了。
後來陳巧師範畢業,陳昌隆夫婦原本想托妹妹妹夫幫忙,去一所好一點的學校教書,但是陳小芳夫婦並不答應幫忙,他們對娘家人耽誤俊瑞治病的事一直記恨於心。
陳巧心氣高,也不願意仰仗姑父姑媽,自己辭職去闖蕩,結果才出了事。陳讚清晰地記得,後來陳巧病了之後,這個姑姑就完全不與他家來往了,因為娘家一而再再而三地使她蒙羞,實在不值得來往。
陳讚還知道,後來他那個謝了頂的姑父李大原,在快六十歲時還爬上了校長的位置,並且與一個年輕的女教師保持不正當的關係,誠然,他有權,別人送上門去,豈會有不接收的道理。
而陳小芳失了矜持與高傲,如潑婦一般大鬧城關鎮中,李大原再次提出離婚。陳讚爸爸和二叔得知消息去看望陳小芳,但是陳小芳並不領情,冷言冷語地將哥哥們趕了回去,自己帶著殘疾的兒子單獨過,晚景不可謂不淒涼。
陳讚想著這些事,不禁唏噓不已。他打著傘出了門,泥一腳水一腳上了後山,雨中茫茫都是蒼翠的茶樹,厚實的葉子上滴答著水珠,有的樹上還有不少青青的小茶果。
陳讚踮起腳尖,依然看不見人在哪裏,便大喊了一聲:“媽,媽,我姑來了,奶奶叫你回家做飯。”
過了不多會兒,劉雙雙戴著鬥笠,披著塑料薄膜做成的簡陋雨披出現了:“你爺爺奶奶和你姑回來了,還有誰?你姑父來了嗎?”
“沒有,就我姑。”陳讚搖搖頭。
劉雙雙答:“好了,我知道了。”又大聲對著茶園裏說,“昌盛,你和明麗中午也別回去做了,去我家吃吧,小芳回來了,你們哥倆陪陪她。”對於這個全家最有出息的小姑子,劉雙雙還是高看一眼的,沒準哪天就要求小姑子幫忙。
陳讚二嬸張明麗回了一句:“嫂子,那我也回去幫你做飯吧。”
劉雙雙想了想:“好,一起回去吧。巧巧,你也回來,別忙了,讓你爸和你叔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