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理之心(1 / 3)

星期天,天氣晴朗,湛藍的天空在經過連續三天的降雨後,愈發的清澈明淨。

寧遠坐在自家陽台上,俯瞰著那條橫穿整個小區的人工河,在河對岸,綠樹成蔭的小公園內,三五成群的老年人或是聊天打牌,或是遛鳥閑遊,顯得怡然自得。而在一旁,還有不少小區裏的孩子嬉戲打鬧,好不開心。

“唉!”再次歎了口氣,寧遠半眯起眼睛,任由暖暖的陽光沐浴在身上,帶走冬季最後一絲寒意。

寧遠,男,22歲,大學應屆畢業生,也是某知名中文網的職業網絡文學作家,碼農一個,不過別人碼的是程序代碼,而像他這樣專職的網絡小說作家碼的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和別的工作相比,他的文筆寫網絡小說雖不算太賺錢,但是勝在可以自由掌控時間,這對於沒有任何生活壓力的寧遠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經過大學第三年開始到現在兩年多的磨練,寧遠哪怕不像那些大神一樣大紅大紫,但是也不算徹底的撲街,在網上也有了一批固定的粉絲,月收入在這個一線城市也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再加上父母去世前留下的大筆遺產,足以讓他一輩子不用工作安心享受做一個米蟲了。

不過,靜極思動,在提早過上了養老一般的舒適日子的時候,寧遠心中也漸漸覺得這樣的生活實在是有些過於平淡乏味,沒有波瀾。

按照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諾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這一論文中所闡述的觀點,人類的需求對象像金字塔一樣呈階梯狀劃分,共有五種。

第一種,也是人類生存最本質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如呼吸、食物、水、睡眠等。

馬斯洛認為,隻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

第二種,安全需求,比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個人財產安全、家庭安全等。

馬斯洛認為,人類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製,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第三種,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如友情、親情、愛情等。

第四種,尊重的需求,如信心、成就等自我尊敬和被別人尊重。

第五種,自我實現的需求。

現階段,寧遠無疑已經滿足了物質需求,安全需求也不成問題,就像飽暖思那啥,他已經吃飽喝足,生活無憂了,所以他的需求也從物質層麵漸漸轉向精神層麵。

在麵對這個問題上,寧遠卻表現得頗為迷茫,就好像很多人一樣,生活的富足帶來的隻是精神上的空虛,從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他就習慣像這樣靜靜地坐在陽台上發呆,不是因為喜歡這樣,而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幹什麼,能去幹什麼。

出去玩?想想十六年學習生涯過來,似乎也沒什麼要好的朋友,難道自己一個人去壓馬路,跑去旅遊又太遠太麻煩。

找個女朋友?得了吧,他還沒過夠單身日子呢,怎麼可能找一個人來管著自己,而且現在的女生想要找一個靠譜點的也挺難,用網絡上的話來說,現在的姑娘想找個處估計都隻能去幼兒園了。就算找到了合適的,那還不知道是是娶老婆還是娶丈母娘呢。

去打網遊?他又不喜歡玩遊戲,有那閑工夫還不如多寫點存稿呢。

至於網聊,交友?寧遠表示隔著一條網線,天知道對麵是人是狗,想想現在被網友騙財騙色的案子屢有發生,他表示這種虛假的感情實在太蛋疼了。

繼續努力寫小說,爭取成大神?如果他有這樣的進取心,怎麼可能一天到晚蹲在家裏,早出去打拚了。

……

所以,就和往日一樣,發完了今天的兩章小說,無事可做的寧遠又開始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的日常了。

不過,世事無常,這樣平凡,了無波瀾的日子,終究沒能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