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從不同角度對命運的解說(1 / 2)

科學的觀點傳統的機械論認為宇宙初始時因已確定,而相應的果自然就限定了。比如擲出一個骰子,雖然其還沒有落地,但是結果實際上已經由出手那一瞬間的速度、角度、風速、溫度、濕度等等外部因素所決定了。無論是骰子、星體的運行,還是人類的思想感情,莫不受各種物理規律、化學規律的製約。這一切都源於宇宙形成之初的初始條件。因此人的命運實際上也是確定的。

但現代的量子力學認為未來是不可預測,而且也不承認嚴格的因果律,這對於整個科學觀念和人與自然關係都被動搖了,反而變成什麼都出於偶然。故而,命運是不可預知的。社會統計的觀點不管傳統的機械理論、神秘學、其他玄學,都缺乏統計學裏趨勢學概念。俗語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由社會統計的概念啟發,一個人命運是由家庭、個性與特質、先天資質、婚姻、可掌握之資源、努力與專注之事來決定,而婚姻對女性命運決定之因素很大。

哲學的觀點世界各哲學家和思想家亦對命運有不同看法。早在2000年前,古希臘與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已對命運有所立言。如儒家相信命運的存在,故此孔子曾提出“義命分立”,他曾以恢複周禮為例,指出即使他再努力要求諸侯尊重周禮,但受到客觀環境影響,他的使命依舊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可知,儒家是相信命運的存在。反之,墨家和法家反對命運的存在,兩者均認為人的貧與富、幸福與否是靠其個人努力與否來決定的,天是沒有決定命運的能力的。因此,墨家和法家都不同意命運的存在。

佛教的觀點首先要正確認識佛教。在修學佛法之前,一定要對於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假如我們把佛法認錯了,費了許多時間修學,到後來一樣得不到結果,這就非常可惜了。歐陽竟無先生曾在中山大學發表過一次講演,他的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佛教究竟是什麼?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是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佛教教學的目標。所以佛法可以說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學。佛教教學的方針是徹底破除迷信,啟發我們真正的智慧,讓我們有能力在環境裏辨別哪是真的、哪是妄的、哪些是正、哪些是邪、哪些是是、哪些是非,乃至於善惡利害,真正有能力辨別。幫助我們建立理智、大覺、奮發、進取、樂觀、向上的慈悲濟世的宇宙人生觀。佛教不消極,佛教不落伍,真正能給我們真實的利益,圓滿的幫助我們解決眾生一切苦難的問題,讓我們每個人這一生當中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大同。這是佛教在我們世間的目標,往後的目標那個殊勝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認清楚佛法的教學,它真的是讓我們達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實幸福的教育目的。總結佛教對命運的觀點:真誠清淨平等覺,看破放下專念佛道教的觀點老子認為天道是自然存在的,但常因自然宇宙環境變易,是不可預測的。人應該順道而行,而不應該反其道,人的命運亦如是也。依老子《道德經》的第五十八章、第二十八章與《太上感應篇》而言,人對命運的禍福之迷惑已久,命運中的禍與福之所以相依變化,就如人性的正邪與善惡改變無常。境然如此,我們就應該斷絕邪念惡行而除禍根;修德行善而增福份。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老子《道德經》《太上感應篇》“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總結道教對命運的觀點:禍之根,在於本身的邪知惡念;福之本,在於本身的修德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