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數據(3 / 3)

4.在1950年,朝鮮戰爭當年,美國GDP為3793億美元,為中國當年GDP16億美元的237倍。

表七蘇聯與美國的鋼鐵產量

為什麼斯大林無論是“柏林封鎖”,還是“朝鮮戰爭”,都沒有真的與英美開戰?事實上,蘇聯在二戰之後直到解體都始終不敢與美國直接衝突:雙方國力差距太大。下表是二戰期間的鋼產量:

年度19411942194319441945

蘇聯179081085010901230

美國75207800806081307230

上述鋼鐵數據來自美國政府網站。這僅僅是數量的對比,並未質量的對比,“不同質量鋼鐵壽命差距幾十倍”。鋼鐵產量“相差七八倍”的斯大林聯不敢出兵,“讓金日成毛主席出兵朝鮮,削弱西方”。

馬歇爾將軍的使團,在中國“調處”國共的軍事衝突,準備實施“馬歇爾計劃”援助中國。

馬歇爾使團在延安:經過“調處”國共衝突,中國開始了停戰,裁軍,製定憲法,政治協商會議等……“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是無償的,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政治改革,民主選舉”。蘇聯等不接受這一條件。

於是,中國在1947年通過憲法,1948年4月完成全民選舉。

表七美國1940-1953年的GDP

1940194119421943194419451950

美國GDP1014126716191986219822303793

說明:

1.在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當年,美國GDP為3793億美元,約為大陸當年GDP16億美元的237倍。

2.在1950年國民政府敗退台灣之後,美國依照原先的承諾,對台灣進行了援助。

3.在1948年4月,中國完成全民選舉後,美國開始辦理約定的援助時,再次突然爆發國共戰爭。

4.在1948年8月18日,中國全民選舉4個月之後,毛主席發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信口雌黃:“……已經失敗了,但是還要裝作好像沒有失敗的樣子的歐洲馬歇爾計劃陷入全盤崩潰的慘境……在助蔣作戰的開頭,又曾演過一出美國出麵調處國共兩黨爭端的文明戲,企圖軟化中國共產黨和欺騙中國人民,不戰而控製全中國。和談失敗了,欺騙不行了,戰爭揭幕了”。

事實上,美國既未介入國共戰爭,也不知道朝鮮戰爭爆發。不述。

事實上,毛主席宣布向蘇聯“一邊倒”,並趕走美國大使。不述。

1920-1943年,美國鋼產量(橙色)和德國鋼產量(綠色)的對比。

納粹德國的情報部長舒倫堡(WalterSchellenberg,1910-1952,右圖),在他的《舒倫堡回憶錄》中記載:與美國宣戰前,德國的情報部表示反對,認為一旦開戰,美國的鋼產量會“迅速突破8000萬噸而壓垮德國”。當時,希特勒和戈林等人不相信。戰後的紐倫堡審判期間,戈林在監獄走廊裏,隔著不遠的距離,對舒倫堡大聲說:“舒倫堡,你是對的”。後來戈林在獄中自殺了。舒倫堡被判6年監禁,1951年提前釋放。

美國在二戰中,軍火的生產數量巨大,並且幫助重建了蘇聯軍火體係。。

例如,美國在二戰期間,僅航空母艦一項就生產了多達155艘(含輕型航母)。軸心國戰爭期間總計生產了16艘航母,都是日本生產的,戰爭中被全部擊沉。

又如美國在二戰中生產飛機40多萬架,在朝鮮出動空軍320萬架次(其中大約45%是美國空軍第五軍的戰機,從日本起飛,55%是美國海軍艦載飛機,從朝鮮沿海的航母起飛),蘇聯飛機幾乎全軍覆沒,朝鮮的地麵被320萬架次飛機等炸成火海,“範弗裏特彈藥量”係指“飽和彈藥量的五倍”:火海對付人海,“一個師的地麵部隊不到20分鍾就消失了”。不述。

附錄

《時代》對鄧老的最終評價:《另一個中國》

作為世界第一大媒體集團,毛主席周恩來等僅僅入選過“封麵人物”,沒有入選過“年度人物”。

鄧老兩次入選《時代》年度人物,此前隻有兩次亞洲人入選:尼赫魯,蔣中正夫婦,但都隻有一次。

對於鄧老,《時代》的文章很多,其中部分內容,簡單翻譯如下:

葉利欽兩次在危難關頭幸運地得到軍隊支持才度過難關。任何集權體係的改革,沒有軍隊支持不可能成功。

鄧老本人就是軍隊的締造者之一:1927年他領導百色起義,後帶領2萬多軍隊向井岡山攻擊前進,抵達井岡山時軍隊還剩下大約2千餘人……中國十個元帥和十個大將,不是鄧的戰友就是鄧的部下……1976年,鄧再次被打倒,但是“誰也惹不起的軍閥”許世友庇護了鄧的生命……毛死後,軍隊立刻逮捕了毛的親屬與親信……

鄧在軍隊支持下,廢黜了不願改革的保守派……鄧老的一生從未擔任國家或黨的第一把手,但是在軍隊支持下,鄧老控製中國將近20年並始終堅持改革開放。

……鄧老坦率地說:毛在執政期間“輸出革命”的“國際主義援助”超過200億美元……這些也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貧困……這引發了很多,尤其是亞洲的動亂與叛亂,死亡最多的是造成印度尼西亞幾百萬人死亡的“九三零事件”,死亡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導致柬埔寨人口1/4滅絕的紅色高棉革命……

……鄧在第三次上台後,幾乎全部砍掉了毛的數百個軍事項目……鄧在第三次上台後,一次又一次大規模裁減軍隊,大幅度削減軍事預算,這些行動同樣得到了軍隊的一致支持:這在軍事集權的國家是幾千年沒有先例的,甚至在民主國家也是極其困難的。

……鄧是聰明的,他清楚地知道,中國唯一的出路是資本主義。鄧更聰明的是知道,怎樣走上這條道路……對比之下近代中國史上的改革都失敗了……

1997年,鄧老去世。

1997年,逝世後的鄧老再登《時代》封麵,題目:《另一個中國》。

毛主席的《別了,司徒雷登》及其他文章,都在大陸的書店裏,“全部徹底消失了”。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