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會變長或者變短,它對每個人都是十分公平的,不會因為你是富人就變長,也不會因為你是窮人就縮短。不過,有些時候你會發現,有的人總是能將生活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在他們看來時間是充裕的;而有些人卻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做了工作,就沒法顧及生活。這是為什麼呢?

可以肯定,絕對不是時間“偏心”,給他們多撥了“款”,而是有些人自己讓時間變“長”了,這其中的學問就在於,合理地利用時間。你可以通過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分析、評估、整理,加之合理的計劃、溝通,進而讓你的效率最大化,可想而知,效率提高了,自然就會省時,省下的時間你就可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此,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你沒有好好利用它,隻要你願意,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曾經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

有一位管理學家為一些MBA學員上課,一走上講台,他並沒有例行地做開場白,而是拿出一個空的、透明的玻璃容器,然後將一些小石塊放到容器中,放滿後,他問大家說:“滿了嗎?”

學員們異口同聲地說:“滿了。”

管理學家二話沒說,又拿出一些細沙子,向著瓶口倒去,隻見那些沙子很快便充滿了那些石頭的縫隙,直到瓶口處。

管理學家又問大家說:“滿了嗎?”

大家這下停頓了一下,回答說:“滿了。”

管理學家笑了笑,拿起一壺水,順著瓶口倒了進去。台下的學員們都默不作聲,等待著專家為大家揭示其中的道理。專家看出了大家的心思,開口問道:“誰能告訴我,這說明了什麼?”

其中一位學員忙說:“它告訴我們,無論你時間多麼緊湊,如果你確實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管理學家搖搖頭,說:“不盡然,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先放大石塊,那你再也不能把它放進瓶子裏了。”

這個故事揭示了,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知道什麼對你最重要,比如,是與你的愛人共度時光,還是追求夢想……不管如何,一定要先去處理這些大石塊,因為你的時間在哪裏,成就就在哪裏。如果時間都用在了石塊上,你的成就就像石塊;如果都用在了沙子上,那成就如沙;用在水上,成就若水。古語雲,“求乎上取乎中,求乎中取乎下”,如何抉擇,全在你自己。

大多數人對時間管理也不是全然沒有概念,隻是他們多數隻停留在理論層麵,而在實踐環節存在紕漏,與其成天自歎“逝者如斯夫”,不如找出問題的關鍵,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一個人生命的價值靠什麼來衡量這個很難說,但生命的長短是以時間來衡量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成就自己所能成就的一切,就全靠你的時間管理能力的高低了。

這本《早上3分鍾,梳理時間提效率》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誕生的。它不求最齊全,但求最有效、最貼心,讓讀者懂得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從而做個生活和工作的達人。

當然,在編寫過程中也會有很多不甚完善之處,希望廣大讀者予以斧正和諒解,以求與大家共勉,在利用時間方麵,沒有誰是專家,沒有誰天生就隻能做學生,隻要用心體會,抱以對時間尊重的心態好好對待它,你就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