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奇怪的農村
黎明時分,火神風風火火趕來,匆匆敲響了彝族太陽鼓,“咚……咚咚……”一聲、兩聲、三聲……驚天動地,響徹雲天,如霹靂閃電,劃過深穀。彝族村寨的瓦板屋沉醉於昨夜美夢,重重翻轉一下身子,地動山搖。
隨著一聲雄雞啼鳴,一鳴驚人,喚醒了古老又遙遠的彝寨。
彝寨周圍,青山連綿起伏,橫看群巒疊嶂,晴天風起雲湧,雨天薄霧濛濛,高山秀峰突兀,矮丘珠環簇擁,山花爛漫。豎看遠山近嶺,一片綠海茫茫,逶迤起伏似巨蟒,蜿蜒不絕,猶若遊龍驚鳳,吞雲吐霧。
小小的彝寨,就如粒釘在高山與矮丘之間的白紐扣,幾百年來從未有人動過。
幾十家人口的小村寨子,如今隻剩十幾戶生活比較艱苦清貧的人家了。稍有點頭腦,有點門路的人家都搬到縣城去了。
古樹上的最後一隻夜鶯撲打著翅膀飛走後,火神終於戰勝了漫漫長夜,迎來新一天的日出。
東方的山頭微微露出一個毛茸茸的太陽。
清晨,彝寨上方,籠罩著一層濃濃的霧。
百靈鳥在屋後的枝頭歡唱了一遍又一遍,樂此不彼;屋簷下的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嘰嘰叫個不停;又肥又大黑鴨子在小池塘裏嬉戲撲打著寬大的翅膀,小醜一般玩耍著雜技;羊圈裏的兩隻小肥羊早已餓得不耐煩,反複踱著扇子形狀的步子,一會兒用細細尖尖的角頂了又頂柵欄,一陣“吱吱……咯咯……”作響;竹林下拴著的耕牛怒目圓睜,望著遠處綠油油的矮山“哞”的一聲;一隻黑狗翹著尾巴從屋後樹林裏鑽出來,在路上的石塊上嗅了又嗅,抬頭四處張望了一下,看到前麵的小溪兩岸的灌木叢抖了一下,飛起一中灰色的肥斑鳩“咕……咕……”撲打這短短的翅膀,很快就落在金黃的稻田裏,黑狗立即豎起耳朵,睜大眼睛“汪……汪……”大叫一聲,貼緊耳朵低著頭衝向稻田,如一支離弦之箭……
路上三三兩兩的村民,忙著放牛趕鴨,大老遠就連連招呼,說稻苗話桑麻。
寧靜的村寨,刹那就熱鬧得如一鍋沸騰的開水。
山風盈袖,秋陽展顏,紅葉落盡,蒼翠沾衣。
東麵高山有個巨石,十多丈高,深入雲天,一半嵌入高山內,一麵凸出掛在山頂。
遠看似跪地雄獅,近看像盼人歸的老者,人若在地下大喊一聲“喂”,上麵立即會傳出蒼老深情的“喔……喔……”回音,並立即有叮咚叮咚的水聲,喊得久了,還會從上麵掉下許多大小勻稱如修剪過的許多紅葉,脈絡清晰,似靜脈血管。岩石地下一間小廟,石磚青瓦,青苔鋪地,敞開門,裏麵沒有擺放菩薩佛像,上門供奉的是一個巨大的牛頭骨,白骨一半黑一半白,牛角上麵纏條紅布,落滿了塵土與蜘蛛絲,牛頭像下燃著數支清香。
外麵一塊空地小坪,飯桌那麼大,地上倒也幾幹淨,大片大片的枯葉掃至一堆,旁邊插著燃著的兩根蠟燭與三炷香。空地外麵是懸崖峭壁,一落千丈,望得久便會眩暈,右邊雜木叢生,甚至連一條路都沒有,左邊有一條窄窄小小的石徑,僅能容一個人通過。
廟裏立著一個沒有出家的老尼,她身穿藍色長衣,頭上結個圓形發髻,鼻子特別尖,形容枯槁,雙眼緊閉,一看她就聯想到老鷹,隻見她兩手拿一塊黃白色的貝殼拜了一下牛頭,然後輕輕在香火上麵逆時針轉一圈,皺褶累累凹進去的嘴微微一動:“讓我為你卜一卦吧”發出蒼老沙啞的聲音。
旁邊坐著兩個中年人,一男一女,男的一身肥肉,圓圓的臉帶三分笑意如活佛,休閑打扮,左手無名指上一個碧玉戒指甚是打眼。
女的五十多歲模樣,頭纏繡花黑布,黑衣黑褲黑鞋,橢圓形的臉,兩隻長長的耳環,一對不明顯的斜三角眼,緊緊盯著老尼手中的陰陽卦,臉色灰暗,兩隻腳微微抖動著。
“嘭當”貝殼陰陽卦落地,兩半分開,蓋在地上。
“陰……卦”老尼慢慢睜開眼說道,聲如古琴音從喉嚨吐出。“不……能……”她拖長尖尖聲,胖男子一看臉色大變,連忙使了個眼色,用右手食指了指褲兜,然後張開五指,抓緊又張開,眼睛一眨,老尼會意收起了嘴。剛才兩位施主心不誠,現在須閉上雙眼,聽我口令。
她又拾起貝殼作鞠躬狀,熏些煙尾,念道“重……來”,聲音怪聲怪調,“嘩當”一聲,貝殼一半朝上,一半朝下。
“可以睜眼了”老尼緊接著說,“勝……卦……!!可以賣了,賣了好,賣得!賣得!”朝那個中年女人點頭說道。胖男人趕忙接上去:“玲玲嫂子,師太都說可以賣了,沒有什麼問題吧?”中年女子起身走出小廟,胖男人迅速抽出七十元錢遞給了老尼,其中一張是二十元麵額為手續費,五十元的……。
兩人隨即下山離去,老尼緊跟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