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煉中成就卓越
這個世界上隻有兩種人——卓越的人和不夠卓越的人。
按照這樣的分類,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成為前一種人,這樣的願望在每個人年輕的時候尤為強烈。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卓越的人,渴望超越自我的局限,看到更加成熟、理性、智慧的自己,比如瓦爾登湖畔的梭羅,比如在深夜思考人生的哲人馬可·奧勒留(代表作為溫總理推薦的《沉思錄》);但是也有很多人,“曾經年少愛追夢”,隨著年齡的增加,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開始自我放逐,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可以說,青少年時期是區分“卓越”和“不夠卓越”這兩類人的一個分水嶺,如果在青少年時期好好培養自己,好好把握成長的機會,那麼他今後經曆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他的財富,他獲得的成功或者失敗都會啟發他走向更大的成功。
卓越並不是天生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後天的錘煉成長為一個卓越的人。要想成為卓越的人,就要牢牢把握住每一個通往卓越的機會。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為了實現成就卓越的夢想,便想方設法進名校,找最好的老師以接受最優質的教育,希望借此來為夢想插上翅膀。良好的外在環境雖然能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支持,但無法直接完成我們的卓越夢想。美國作家弗格森說: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隻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同樣的道理,能幫助我們成就卓越的不是外在力量的集聚,而是自我能力的煥發。打開學習之門,全麵喚醒自身的能量,在修煉中培養能力,提高涵養,才是我們通往卓越的正確之道。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黃金時期,個體的自我認知、品行習慣、價值觀的形成都與這一時期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對於每個青少年來說,想要成就卓越,就更要抓住這一成長的黃金期,通過學習煥發自身的潛力,為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那麼,青少年應當如何完成自我修煉呢?根據多年的輔導經驗和對成功人士的研究分析,我總結出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六個共性:
1.自我認知修煉——對自己的認識決定我們可以走多遠
欠缺的表現為:自卑,沮喪,沒信心,不喜歡自己……
2.品格教養修煉——一切能力都應建立在美德的土壤上
欠缺的表現為:常常自我懷疑,朋友很少,總被誤解,得不到信任……
3.成熟心智訓練——一個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
欠缺的表現為: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卻總是事與願違……
4.知識更新修煉——隻有不斷學習,我們才能跟上時代
欠缺的表現為:欠缺學習熱情,經常空虛、恐慌……
5.創新思維修煉——創新的能力決定我們獨一無二的價值
欠缺的表現為:感覺自己總是錯過機會,厭倦日常生活……
6.通達人緣修煉——人際輻射力,代表著你成功的影響力
欠缺的表現為:害怕和陌生人交流,怯場……
讓我們看看生活中的案例,比爾·蓋茨少年時就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開始和同學一起研究計算機技術,長大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招募了一批優秀的頭腦活躍的年輕人。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依然保持繼續學習的態度。
不妨將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往我的六項修煉的標準上靠一靠,你會發現,所有成功人士在這六個方麵都是非常出色的。他們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者不足,但在這六個方麵,他們是非常出色的。
《卓越青少年的六項修煉》是一本講述如何完成這六大方麵自我修煉的書,針對青少年在尋求成功之路上的各種問題,解析了成就卓越必備的六項修煉。書中有同齡人的成長困惑解析,有具體故事的哲理延伸,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指導,也有成功者和失敗者的經驗借鑒。本書是一本適合青少年自主閱讀學習的書,希望借此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一個加強自我修煉,提高個人能力的平台和契機。
衷心希望青少年能在本書的指引下,找到自我修煉和發展的正確道路,開創屬於自己的卓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