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6)(2 / 2)

一切都按著他設想的方案進行,皇帝已經死了,石越逐漸登上權力的巔峰。這個時候,不需要太多的陰謀詭計,太多的陰謀反而是畫蛇添足,隻能誤事。

潘照臨一向相信,真正的謀略,就是營造一種大勢,當大勢已然形成,隻要順應它走下去,就會達到目的。任何人敢逆勢而動,都必然被這大勢碾得粉碎。而潘照臨已經給石越造就了這大勢,隻要耐心的等著老天爺來收拾王安石與司馬光便可——這隻是一個時間問題,石越比他們年輕這麼多。

潘照臨其實並不真的著急,從曆史的經驗來看,真正穩固的站上權力的巔峰,花個三四十年是必須的。少於這個時間的權臣,最後都免不了接受慘敗的命運。潘照臨相信這是一個合理的時間,正好足夠熬死一代人——這乃是權力鬥爭的至高無上法門,熬死你的對手。曆史上,盡有用五六十年時間把主要對手全部熬死的事情發生。而他和石越用的時間,還不到二十年!

所以,即使再等十到十五年,潘照臨也有此耐心。想想看,十年之後,高太後、王安石、司馬光即使不死,身體也好不到哪裏去,大宋朝還有誰能挑戰石越的威信?

即使石越自己也不能!

但潘照臨按部就班的計劃,卻突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最惱人的是,這挑戰竟然來自石越本身!

封建南海!真是異想天開。

潘照臨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他正策劃著借此機會,如何不動聲色的進一步削弱趙姓宗室的力量,石越卻忽生奇想,要反其道而行之!

自古以來,封建諸王都是一把雙刃劍。支持封建的人,認為它可以藩屏中央;而反對封建的人,則認為其導致割據、分裂與戰爭。事實上,這二者同時存在。諸侯王護衛中央的力量有多強,他們割據、分裂的危險就有多高!

在這點上,潘照臨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他心裏不得不承認石越的計劃是妙策。諸侯王們在海外創業,就如同西周時期的諸侯們,根本無力割據——在這個時期,他們隻會盡可能的加強自己與宗主國宋朝的聯係,以求得到更多的支持。他們發展到有能力割據的時間,至少要二百年;而發展到能挑戰宋朝的時間,沒有四五百年,絕不可能。何況石越既然決定采用周製,就根本不擔心他們割據。也就是說,宋朝在四五百年的時間內,將坐享其利,而可不受其害。

但偏偏這個“利”,卻是對潘照臨的打擊。

因為,諸侯們拱衛中央的力量與割據分裂的力量,是有所區別的。諸侯想要割據一方,想要威脅中央,需要很強的力量才能實現;但其拱衛中央卻相對容易——隻須他們存在,就是對朝中野心者的一種威懾。

當這些諸侯國存在的時候,任何野心勃勃想要威脅趙家地位的舉動,都將麵臨戰爭。這不僅僅是諸侯王的實力使然,而且也是因為在外麵的諸侯王存在的時候,國內忠於趙家的力量,將更加難以喪失凝聚力。他們心裏麵永遠都不會絕望,而這一點,卻會令得一切野心家感到絕望!

什麼會被汙蔑為“驅逐宗室”的話,不過是潘照臨順口嚇嚇人而已,他當然知道,宗室中間鼠目寸光之輩也許會反對——因為一定會有人會在海外得各種怪病死去,一定會有人不習慣離開汴京的生活,一定會有人對未知的海外充滿恐懼——但潘照臨幾乎已經猜到石越用來說服高太後的籌碼——石越會提議不追究雍王的罪責,保全皇家的體麵,也為高太後保全住這個兒子。隻要將雍王封建到南海去,他就不再是當今皇帝的威脅,而且石越此舉,也等於將當今皇帝來自宗室的所有的潛在威脅全部清除——這在政治上已經是一個令高太後與向皇後都可以接受的舉措。軟弱的向皇後一定會妥協,而高太後,無論她政治上選擇站在哪一邊,但若能夠保全自己這個最疼愛的兒子,她同樣也會不遺餘力。這是高太後最大的弱點。

潘照臨知道高太後的這個弱點,石越也知道,所以他會才信心十足。

這讓潘照臨尤為無奈。

他看出了石越的熱誠,他比誰都了解石越,所以,他已經知道,他無法說服石越放棄。

但無論如何,潘照臨都決心要阻止此事的發生。

“你說中了。”過了好一會,潘照臨終於開口說道,“石越欲救你家雍王……”

“什麼?!”一心用言辭來打擊潘照臨的李昌濟,頓時也驚呆了。無論是潘照臨說什麼,都不會讓他更加吃驚了。

“石越打算封建南海……”此時的李昌濟,已成了一個非常合適的說話對象。

“封建南海?哈哈……”李昌濟忽然站起身來,拊掌大笑,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妙策!妙策!潘潛光,你碰上了個好主公啊!哈哈……”

“你休要高興太早。”潘照臨轉身離開屋中,留下了冷冷的一句話:“我會阻止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