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選準你的“戰潮 (2)(1 / 2)

每當有人出現失誤時,他總會告訴自己要冷靜,絕不能發脾氣,然後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剛才是我沒有表達清楚,對不起,我們重來一遍。”吳宇森說:“我覺得大家工作已經夠辛苦了,如果在現場隨便發脾氣的話,會對別人造成不好的心理影響,反而把事情弄得越來越糟。”發脾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到,尤其是麵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究其根源,恐怕不是脾氣大小的問題,而是心裏是否尊重對方。

正是這種寬容敦厚的個性,為他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人氣。《赤壁》籌備之初,本來是定好了周潤發主演,可是臨近開機,周潤發忽然辭演。大戰在即,先損主將,劇組頓時亂了陣腳,這不是隨便找個人就可以代替的。就在吳宇森陷入困境時,好友梁朝偉得知消息,馬上給他打電話主動請纓,表示隻要能幫上忙,演什麼角色都可以。所以在《赤壁》中,我們才看到了梁朝偉扮演的周瑜,而梁朝偉當初臨危請命時,身體還未康複,這份情義尤其令人感動。

由此不難看出,吳宇森能有今日成就,絕非偶然。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在電影界,吳宇森是當之無愧的大人物,之所以沒有脾氣,是因為他把自己看得很小,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把自己看得越小,心胸就越寬廣,世界自然無限遼闊。

有比祝賀更重要的事情

/仲達明/

還在印度海德拉巴羽毛球世界錦標賽開賽前夕,種種企圖阻止林丹奪冠的傳聞就甚囂塵上。因為對於林丹來說,獲得本屆世錦賽冠軍,意味著他將成為第一個在世錦賽上獲得三連冠的男單選手。

隨著比賽的不斷升級,林丹越來越吸引人們的眼球。最後的決賽,記者和觀眾更是把心提到嗓子眼兒,想象著林丹戰勝隊友陳金後的瘋狂。

賽場上,決勝局,林丹和隊友陳金的45分鍾鏖戰,50多拍長打,早已讓人們把賽前的種種預想拋到九霄雲外,比賽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當林丹以20比15遙遙領先陳金時,陳金又通過頑強的拚搏扳回寶貴的一分,很顯然,陳金已抱定最後一搏的態度。

賽場靜得可怕。

人們經過長時間的情感拉鋸,已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林丹的最後一擊以及一錘定音後的激情瞬間。

人們看到,陳金舉起羽毛球,理了理球的羽毛,從容中難隱緊張與激動。而對麵,林丹馬步站穩,一觸即發的大決戰即將上演,兩人之間的空氣幾乎凝結。

陳金球拍迅速一點,羽毛球快速飛向球網,觸網而落,林丹揮出的球拍不及觸球,便僵在半空。

對麵的陳金也大感意外,沒想到竟打出這樣一球。

因為高度緊張,兩人對望一眼,在沒有得到答案後,又一齊望向高坐在邊上的裁判。裁判愣了一下,似乎也忘了給出答案。

兩人隔著球網,一同向裁判走去,打算問個究竟。不料,這時裁判揮揮手,判球未過網,林丹獲勝。

沒有人想到,陳金竟用了一個失誤的發球,送上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分。

一時間,會場氣氛顯得十分尷尬,幾乎所有人都備感失落,熱情一下子從沸點降到冰點。在人群中,最失落的要數憋了幾天勁的記者們。因為他們沒有捕捉到林丹跳起來揮拳、或是仰天長嘯、或是扔出球拍的精彩時分。比賽結束得如此冷淡,隻有恍然大悟的觀眾們給了冠軍應有的掌聲。

頒獎前,林丹和陳金站在領獎台的後麵談笑風生,早已把勝利和失敗拋到腦後。勝負,似乎已成為別人的事情,與他們無關。隻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理解他們此時的心態。

新聞發布會上,心有不甘的記者們還是不忘抓住最後一根稻草,問林丹,是不是最後一個球太意外,結果把自己想

好的慶祝動作憋了回去。倒是林丹顯得十分意外:“沒有啊,我賽前根本就沒有想過什麼慶祝動作,對比賽來講,有比慶賀更重要的事情。”什麼比慶賀更重要?林丹沒有說,但林丹卻用一場充滿哲理的勝利,給那些隻關注結果的人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雲態度,月精神

/呂麥/

1984年,陳道明因出演電視劇《末代皇帝》中的青年溥儀一角,而一舉成名。此後的《圍城》更是令他囊括了多個表演獎項,奠定實力派地位。近年,《康熙王朝》和《黑洞》等電視劇的熱播,陳道明再創事業高峰,被認為是目前國內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