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開花/
每年暑假,孩子都會把幾位要好的同學請到家中做客。中午玩耍,晚上聽我輔導作文。課後,我還得把這些調皮的孩子逐一送到各自門口。
孩子多了,自然免不了吵鬧。今天,他們三人又為最後一隻蘋果發生了爭執。
這最後一隻蘋果,到底該給誰呢?我的孩子說:“這裏是我家,蘋果當然是由我來吃。”其他另外同學當然不服氣:“是你家怎麼了?這樣一點兒也不公平。”
我從書房裏走出來,製止了他們的口水戰。我把最後一隻鮮紅碩大的蘋果捧在手中,要求他們三人務必找到一個合適分配的方法,否則,這隻蘋果將由我個人獨享。
孩子們急了,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辦法。三分鍾後,胖同學興奮提議:“我想到好辦法啦!咱們抽簽決定吧!誰抽到吃字,就可以得到蘋果!”
這個提議在頃刻間獲得了孩子們的應允。可當我執筆準備在紙條上寫下字跡時,孩子又發出了反對的聲音:“不行,我覺得這樣還是不太公平!運氣好的吃到了蘋果,運氣差的另外兩位怎麼辦?這會嚴重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再想想,看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孩子提議把蘋果榨成汁,等分成三杯,這樣一來,似乎每人都可以吃到鮮蘋果汁。他的絕妙提議,再次招來另外兩位同學的抗議:“蘋果榨汁那還有什麼意思?一點嚼頭都沒有了!再說了,每人吃三分之一,多沒勁兒!”
“那行,咱們來一個公平的競爭。由叔叔當評委,咱們就一隻蘋果寫一篇現場作文。誰寫得最好,誰就能得到這隻蘋果,怎麼樣?”瘦同學和我的孩子歡呼不已。因為就平日的作文水平來看,他倆均有勝出的可能。
底子薄弱的胖同學再次發出反對的聲音:“什麼叫公平競爭你們懂嗎?就我這水平,你們也忍心出這種點子?那還不如直接把這隻蘋果從中間切開,你倆一人一半得了!還要我參加幹嗎?”
數學成績稍好的瘦同學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大家想想,一隻蘋果的外圓是多少度?360度,對吧?那麼,把360除以3是多少呢?120度,對吧?也就是說,我們每人可以在這隻蘋果上享有120度的角。隻要我們用尺子精確地在蘋果上量下度數,就一定能把蘋果合理地等分開來!”
掌聲一片。可這個絕妙的想法,還是在最後遭到了這些善變孩子的否定:“咦,這和榨果汁不是如出一轍嗎?等分成
三份,沒意思!”
半晌之後,胖同學的提議使我禁不住拍案叫絕。他讓我當裁判,把蘋果藏到書櫃裏,分別由他們三人來猜,蘋果到底藏在哪本書的後麵。誰猜的位置離蘋果最近,誰就能享有這隻鮮紅的蘋果。
最後,不管是誰得到了這隻蘋果,我肯定,他們之間都絕對不會再起爭執。這正是我要的結果。
我希望他們能在一隻蘋果的爭議中,學會思考,學會商量,學會反駁,學會交流,學會妥協,學會承受。
購買理想
/仲達明/
30年前,美國布朗郡的斯托裏小鎮的一個教室裏,三年級教師庫貝爾問愚鈍笨拙的威克多:“你有什麼理想?”威克多習慣性地搔著頭,撅著嘴,然後睜著大大的眼睛,衝著庫貝爾搖了搖頭。接著,庫貝爾把目光轉向邊上聰明伶俐的史密斯:“告訴我,你有什麼理想?”“我有兩個理想。”史密斯興奮地說,“第一個理想是成為
億萬富翁,第二個理想是去埃及旅遊。”庫貝爾老師很滿意。而威克多則一臉茫然,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理想,從來
沒有人告訴他理想是什麼,但他從老師的表情知道理想是個好東西。於是,課後威克多找到史密斯:“史密斯,我把我所有的零花錢給你,把你的理想賣一個給我吧。”
史密斯看著楚楚可憐的威克多,又看了看他手裏有些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