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巴菲特上高中的時候,華盛頓大街上流行彈子球遊戲機。當時的巴菲特和他的好朋友唐納德·丹利都特別迷戀這種遊戲,每次放學的時候總會去過過癮。上高年級的時候,巴菲特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台舊的彈子彈球機。雖然機子老出問題,但是巴菲特總是能在最快的時間裏將它修好。
後來,“財迷心竅”的巴菲特又開始琢磨,既然這個東西這麼受歡迎,那可不可以利用這種遊戲機去賺別人的錢呢?經過觀察,巴菲特發現有些理發店裏排隊理發的人特別多。在等待的時間裏顧客們沒事可做,百無聊賴。有些人等了一會兒,看到理發師實在太忙就轉身走了,還有些人遠遠地看到這邊人多,幹脆就不進來了。這對於理發店老板來說絕對是一種損失。於是,巴菲特就與理發店老板商量利用彈子球機在理發店賺錢,以實現共同賺錢的雙贏。後來這位理發店老板回憶起巴菲特時說: “難以想象我這位小小年紀的朋友是怎麼想到這麼一個令人稱絕的辦法的,他就像是一位天生的商人一樣,總是讓我欽慕萬分……”
達成共識後,巴菲特又去跟其他理發店的老板談,條件是巴菲特負責出機子,收益要五五分成。結果,理發店的老板沒有一個不讚成的。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這項計劃實施後的第一天他們就賺到了14美元。在接下來的3個月的時間裏,他們在3家理發店裏成功地安置了彈子球機。
隨著巴菲特的彈子球生意在理發店裏越來越火,其他理發店的老板也知道了巴菲特這個有生意頭腦的小家夥。他們紛紛向巴菲特發出邀請,想與他們合作,隻要是能吸引顧客,利潤甚至可以降低到四六分或者三七分。這樣,沒過多久,巴菲特的生意就擴大到了7家。隨著彈子球機規模的擴大,為了更高效地處理事務,巴菲特和丹利也開始明確分工——巴菲特負責籌措資金買遊戲機,丹利負責維修。
就這樣,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像模像樣地當起了小老板。巴菲特還給他們的這個小生意注冊了一個公司,名字就叫威爾森角子機公司。他們每個月最少能賺到200美元,這對還在上高中的兩個小家夥來講,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
“那時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能賺到那麼多錢,即使我一直都想賺很多錢。丹利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一位很好的合作夥伴。我的高中生活一直在一種快樂而忙碌的氣氛中度過。”巴菲特對自己的這段高中時光印象深刻。
富人就是這樣的一類人,他們骨子裏就深信自己天就生不是要做窮人的,而是要成為富人,他們有強烈的賺錢意識,正因為有這種意識,所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富有。富人的意識、理念、信心、行動都昭示出一種卓爾不凡的能力,他們把這種能力付諸行動,在身體力行中,對財富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使財富靠近他們,財富氣場也在他們的身上發揮了影響力——這就是富人的秘密:富人吸引財富來到他們的身邊,因而成為富人。
這就是財富氣場的真正運作方式。對財富的渴望能讓你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致富,使你擁有發現機遇的洞察力。
總有人抱怨沒有成功的機遇,其實機遇就在我們身邊。一台小小的彈子球機和一家普通的理發店裏都蘊涵著不小的商機,但為什麼隻有巴菲特發現並加以利用,而大多數人卻視而不見任由機會從手中溜走呢?這是因為巴菲特把“追求財富”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信念烙在腦中,他對財富的渴求所激發的財富氣場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每一個致富的機遇。
所以,不要抱怨機遇不來光顧你,或許隻是因為你對財富的饑渴不夠強烈。
點燃你的強烈渴望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小雨發現在氣場大師非非到來以後自己似乎完全失去了動力。他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剛參加工作時期的那種狀態,迷茫、不知所措。而非非卻知道小雨發生了什麼事情,他覺得自己有必要讓小雨從現在的困境中走出來。
非非說:“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跑得最快嗎?”
小雨想了想非非以前說的話,說:“在我想跑得最快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