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氣場環境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田納西大學的心理學家薩德斯·特勞姆和卡洛伊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讓大學生們討論問題,實驗地點在大學生宿舍。實驗過程分為“在自己宿舍討論”和“在別人的宿舍討論”兩種情況。實驗中,研究人員用秒表悄悄記錄在自己的宿舍發言的人的發言量以及以“客人”的身份去別人的宿舍發言的人的發言量。結果表明,在自己宿舍討論的大學生能夠自由發言,而其作為客人時卻發言不多。而且,當討論過程彙總出現兩個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往往是在自己宿舍的人的發言占絕對優勢。
這個實驗清楚地表明了居家效應的影響。居家效應就是指一個人在家裏或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其言談舉止表現得最為自信和從容。從氣場角度來看,家或者熟悉的環境裏積攢我們長期留下的氣場和力量,它會成為一種底氣,讓人在熟悉的氣場中自信、自在。特別是在談判的時候,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進行談判,人們往往能獲得心理上的氣場優勢。
銷售談判中經常會有招待客戶的情況,這時選擇自己常去的飯店已經是大家共有的常識。因為你熟悉的飯店就好像是你的領地,有你的氣場作為底氣,能夠讓你獲得心理上的優勢。而如果是接受對方的招待,若有條件,可以事先去招待場所看一下,熟悉招待場所的基本信息,這樣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
另外,在選擇自己即將需要熟悉的空間時,也要符合自己的氣場,這樣做才會更順利。比如馬雲就是一個很奇特的人,他經營企業很相信“風水”。其實,一個人的成敗,從他辦公室的“風水”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成敗的種子早已在辦公室中種好了。他是這樣闡述的:
“ 我蠻相信風水的,人家跟我講科學,但是我迷信風水,稀裏糊塗地會做出一些事情,而且記住風水的第一個原理,改變千萬要注意,搬新房子往往會開始倒黴。
“而且在任何城市都說我要建一個當地最高的大樓,這種公司都倒黴,我統計了一下,某個企業的大樓是最高的,它一定是倒黴的。
“我自己覺得風水就是調節氣氛。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的LOGO,我要求我們的員工是開開心心的。這個很重要,如果你找一個哭喪臉的人,往往會失敗的。
“風水就是這樣,你到了這個地方你就知道,這個團隊有問題,業績在下滑,你首先要分析出是生意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問題,知道問題後有人說換風水,說這個風水不好,就把辦公室的位置擺一下。其實有時候是一個氣氛,當然你的辦公室的設計不合理,也是不對的。
“我們在香港第一次租辦公室的時候,我跑進去一看,我說不行,這個辦公室位置很高,風水不好,我說前麵那個公司一定關門了。一查之前關了6家公司,千萬不能去。所以你搬公司的時候,一定要查一下前麵那家公司是不是不好。”
馬雲所說的“風水”,實際上就是一種氣場。成功企業的氣場是積極向上、振奮人心的,而那些失敗的企業身上往往充滿銅臭味。如果將企業搬到一個連續發生企業倒閉的辦公地點,那個地方會留有之前不幸的氣場,企業會受到那股消極氣場力量的影響。在那樣的環境中,即使有自身公司的氣場,企業也很難將之前的陰霾完全抵消,也無法具有居家效應所給予的健康底氣。因此,我們在選擇辦公地點或者搬家的時候,也要考慮選擇一個之前氣場好一點的地方,汲取好運的氣場力量,將居家效應的好處完全發揮出來。
離家,尋求更好的生態氣場圈
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一個缺少流動、變化的環境裏,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沒有新的信息激發他去思考、去比較、去改變的話,很容易坐井觀天,形成很僵化的思維,更難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如果長期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裏生活,每說一句話都要看周圍人的眼色,特別是父母對自己的反應。久而久之,必然遇事謹小慎微,順了周圍人的眼色循規蹈矩。而周圍跟你同一氣場的人,水平大都跟你相差不大,你也沒法在那個氣場內學到更多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