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場所散發出來的魅力不是聽聽成功學的課程就能學到的。聽了成功學課程的人如果沒有成功,不是思想觀念沒有改變,而是沒有試著去改善自己的氣場。氣場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先天遺傳,成功者的真正秘訣在於將自己的優勢氣場發揮到最大的限度,而不是企圖用其他氣場能量來改變原本的真我。
你所站的位置決定你未來的成就
天宮召開記者招待會,記者問孫悟空,為什麼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既是鬥戰聖佛又兼任蟠桃園的主管,每月的收入讓神仙都羨慕。
“其實,俺老孫隻是讓自己的起點高一點而已。”孫悟空咳嗽幾聲,說道,“想當年,老孫我大鬧天宮,取得齊天大聖的稱號,這天上人間任我馳騁。我誅妖殺魔,為天地人三界的安寧作出了貢獻,所以,現在我才能坐在這個位子上接受各位的采訪,我感到很欣慰。”
“這麼說,人生的起點很重要了?”人間新聞台的記者問道。
“是啊!要不是我當年坐上齊天大聖的位子,現在也許還隻是花果山的山大王。能有什麼出息?師父也不會遇上我,觀音姐姐也不會傳授我那麼多的錦囊妙計,俺老孫的一切都是在掛起齊天大聖的旗幟以後才得到的。”
我們不難從上麵的戲說裏聽出一些道理來:你站在怎樣的位置,才能得到怎樣的成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果關係。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取得財富,人生的起點很重要。每個人的成功都有一個因果關係藏在裏麵,就像一個擺錘,它所處的初始位置越高,那麼根據動能和勢能轉化原理,它擺過最低點後能夠到達對麵的位置就越高。
什麼樣的因,結出什麼樣的果。我們若想創造出點什麼,就應該努力取得“製高點”,使自己處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這才有助於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一開始就沒選好位置,不幸淪落在底層,那麼低位的氣場會讓我們嚐盡人間的苦楚,且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亞當·斯密有句名言是這麼說的“能力是分工的結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在分工高度細化的當今社會,底層工作往往是重複性的、機械性的工作,根本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這就是下崗工人很難再就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就被放到了一個很低的層次上,做別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那麼他就很容易被最底層的單調重複性工作折磨成一個既悲觀又狹隘的人。因為在底層,資源和機會非常有限,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鬥爭與內耗往往十分激烈。在這種氣場條件裏,許多人在到達上一層之前,就已元氣大傷、銳氣全無了,他們把太多的氣場能量用在了底層鬥爭中。
從底層做起,一步一步前進,看起來很務實,但是也可能前途渺茫,使自己喪失最初的希望和熱情,迷失了方向,導致自己陷入僵化的生活,最終連從中逃脫出來的想法都沒有了。
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對此也有過很經典的論述,他說:“這種從基層幹起,慢慢往上爬的觀念,表麵上看來也許十分正確,但問題是,很多從基層幹起的人,從來不曾設法抬起頭,以便讓機會之神看到他們。所以,他們隻好永遠留在底層。我們必須記住,從底層看到的景象並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反而會增加一個人的惰性。”
奮鬥的過程猶如行軍打仗,地勢高的位置肯定是占有優勢的。比如比爾·蓋茨的第一份合約就是靠他母親介紹的,他母親當時是IBM的董事會董事。靠著與IBM簽的這個大單,比爾·蓋茨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第一塊基石。因此,在事業的初始階段,我們就應選擇在一個氣場相對優良的“高端位置”上奮鬥。如果實在沒有,被迫淪落到底層的氣場裏,我們也千萬不要習慣底層的生活,因為那會使我們逐漸失去鬥誌,失去追求幸福的動力。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在不斷地進步中不停地向更好的氣場層前進,這樣才能走出低端氣場,為自己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