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酒至尊茅台獨享。茅台酒之所以被稱為中國“國酒”,是由其悠久的釀造曆史、獨特的釀造工藝、上乘的內在質量、深厚的釀造文化,以及曆史上在我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無可比擬的作用、在中國酒業中的傳統特殊地位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是三代偉人厚愛和長期市場風雨考驗、培育的結果,是人民群眾在實際的生活品味和體驗中自然賦予的,因而當之無愧。
史載:“枸醬”,酒之始也。早在2000多年前,今茅台鎮一帶盛產的“枸醬酒”就受到了漢武帝“甘美之”的讚譽。此後,一直作為朝庭貢品享盛名於世。
茅台酒,以中華文化為媒介,名揚海外是有其曆史的厚重根基。
工藝獨特傳承文明
所謂“文化酒”,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在酒文化領域的一種縮影和結晶,是人類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通過酒及酒的生產折射出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既具有形而下的屬性,又具有形而上的品質,是綜合反映人類政治、經濟、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以液態形式出現的一種特殊食品。
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曆史積累過程,文化酒也不是無源之水,其品牌在其自身領域中應帶有強烈個性色彩,是惟一、排它和權威的。能夠稱為文化酒,至少應具有四個特征:其一,曆史悠久;其二,工藝獨特;其三,對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曾產生重大影響;第四,必須是健康酒、生態酒。
以此作為標準來參照,茅台酒無疑是中華文化酒的典範。
眾所周知,作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從1915年一舉奪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開始,茅台酒之所以能一路挺進,創下暢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輝煌,除了由於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外,最根本之處,還與其擁有悠久深厚的曆史文化內涵密不可分。無論是茅台酒釀造工藝、環境的不可“克隆”,產品的“綠色”性,還是其在中國政治、外交、經濟生活中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等等,都是這一內涵充分、豐富的體現。
品茅台酒,不僅是在品一種白酒、一種飲料,更像在品一種特殊的文化,這是很難在其他白酒中找到的精神體驗。茅台酒能夠當之無愧登上中國“國酒”的頂峰,躋身世界三大蒸餾名酒行列,與法國白蘭地和英國威士忌齊名共享世界三大名酒(蒸餾)之美譽。正是因為過去和現在,它都在中國酒文化大廈中占有重要地位,並作出了特殊貢獻,沒有文化的背景,所有的輝煌都不可想象。茅台酒在走向世界的同時,也把中華酒文化的魅力盡情地展現給了世界。
國酒文化鑠古震今
所謂“國酒文化”,是一個與“文化酒”互為表裏的概念,正因為“國酒文化”的存在,茅台酒才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化酒”的傑出代表,而“文化酒”概念的提出,反過來更極大地豐富了“國酒文化”的內涵,提升了其理性高度。
“國酒文化”的形成,從根本上講,不是一個純理論的建樹過程,而是在歲月的長河中,一代又一代茅台人創造性的物質實踐、精神實踐相互碰撞“發酵”、升華積澱的結果。正如茅台酒成為“文化酒”、“國酒”的由來一樣,“國酒文化”亦是由茅台酒悠久的曆史、獨特的釀造工藝、神秘的釀造環境,以及在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生活中發揮的作用等等諸多“文化因子”“揉和”而成的綜合體,因為茅台酒本身的豐富,從而也顯得博大精深、豐富多彩。
茅台酒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讓其了解了中國白酒、中國文化。很大程度,“國酒文化”既是對茅台酒企業文化的全麵概括,又超出了一般性企業文化的範疇,在一個更寬泛的層麵上,構成了中國酒文化大樹最為挺拔的“枝幹”和景觀。
翻開一部中國酒典,茅台酒的故事最多。從漢武帝飲枸醬酒而“甘美之”到“秦商聚茅台”的勝景,從“風來隔壁三家醉”的浪漫到“酒冠黔人國”的至尊,從“怒擲酒振國威”的悲壯到“融化曆史堅冰”的豪邁,從“捕捉泥土和空氣情思”的低斟淺吟到“醉了中國,也醉了五大洲”的盛世之頌,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國酒文化”,仿佛是絕倫的史詩,將酒文化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自古而今,“國酒文化”始終是一個不拘泥於飲者的特殊載體——文人騷客紛至遝來,為的是從茅台酒的詩情中尋找靈感,去升發更暢美的詩篇;政治家們把酒當風,豪邁痛飲中,彼此間不知不覺架起了詩一樣的彩虹;外交家們以之為媒,杯杯香濃,讓人體會到的,不僅是中華民族好客的心地,更是這個嚴肅的民族詩性的另一麵……當然,這本身就體現了“國酒文化”的生動側麵。
在不同的曆史階段,“國酒文化”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今天,作為茅台酒股份公司的企業精神,“我愛茅台,為國爭光”所體現出來的珍惜榮譽、勇於奉獻的價值取向,無疑堪稱這種文化最具時代特征的寶貴的核心要素。
茅台酒係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
釀製茅台酒要經過2次加生沙(生糧)、8次發酵、9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3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1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準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5年之久。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淨透明、醇馥幽鬱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裏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仙女捧杯”——美麗的傳說
早年間,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才十幾戶人家。一家富人,三間大瓦房,坐落在河畔的高處,特別顯眼;蓁都是窮人,住的是茅草棚,分布在河邊。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都有釀酒的習慣。可那時,不管富人也好,窮人也好,釀酒的技術都很平常。
有一年的臘月,四季氣候溫和的茅台村,破例地下了一場大雪。雪花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從晚上下到天明,從早上下到黃昏,還沒有一點停住的意思。這時,在風雪中,隻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姑娘,蓬頭垢麵,手裏拄著一根木棍,從山上下來,跌跌撞撞向茅台村走來。
她走到富人家門口,見幾個幫工忙忙碌碌,正在酒房烤酒,便停住了腳步:“烤酒大哥,我渾身發冷,要口酒喝,暖暖身子禦禦寒。”說來也巧。姑娘剛接過碗,主人從房裏出來了。他板起麵孔,連忙奪過姑娘手中的碗,就勢將碗裏的酒往缸裏一倒,氣勢洶洶地說:“快給我滾!少在這裏囉嗦。”姑娘不屑地瞪了他一眼,一聲不吭,扭頭就走了。
她沿著從山腰伸向河邊的石板路,徑自向那片茅草屋走去。在一間茅屋簷下,她停住了。屋子裏,一個白胡子老頭正在用篾條箍酒瓶,灶門前,有個老婆婆在生火。姑娘便迎了上去:“老人家,行行好。”老頭抬起頭來,見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姑娘立在門口,怪可憐的,便說:“外麵風雪大,快進屋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