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一會兒洗完打算穿哪件綢衣呢?”這丫鬟看起來像是電視上說的那種什麼院子的大丫鬟,對慕容韻雪畢恭畢敬的,但卻還有那麼一點上位者的氣質。
慕容韻雪回頭看去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說什麼了!
那什麼電視上拍的,那簡直就是忽悠人。那麼點兒的東西,一個皇宮也才賞賜那麼多點兒,那還是皇帝最喜歡的還珠格格呢,可是,現在,看看她眼前的東西,那得有多少?
那可是還珠格格的十倍之多啊!
見過強的,沒見過這麼強的!
這慕容家的家財,那該有多少?
“笨蛋女人,不要再看了!分宜閣的秋思雨、綾羅閣的風飛天、西語閣的蝶翩翩……這些都是別人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你還有什麼好炫的,一天穿一件都不夠你穿的!現在,趕緊隨便指一件,洗你的澡!然後我們去吃東西?”
“啊?”慕容韻雪驚呼!
這才想起,她的腦海裏不是有個男人嗎?
那她洗澡……
“笨女人,你以為你那平板似的身材誰稀罕啊?小爺我隨便一變就能變出個婀娜多姿的傾國傾城的美人兒出來,還有興致偷窺你?你拉倒吧!”某狐狸氣哼哼的說著,慕容韻雪已經想象得到他那氣哼哼的叉腰的樣子了。
“撲哧……”
“笑什麼笑?你再笑我就一掌拍死你哈!”某狐狸氣哼哼的威脅。
“嗬嗬……好啊!那你一掌拍死我吧!那樣你說不定就能出來見世麵了!”慕容韻雪壞心的笑著,是的!她現在終於接受了她的腦海裏住了一隻狐狸這樣的事實!
也消化了這樣一個事實,所以她倒是有興趣開起了玩笑。
“女人,你也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某狐狸繼續威脅。
“嗬嗬……好了!我要洗澡了!閉上你的眼睛,順便閉上你的臭嘴吧!”慕容韻雪笑,伸手隨便指了一件顏色淺淡的紗衣,然後就走向了臥室門後的浴池。
這是一個有溫泉組成的浴池,浴池裏麵漂流著香氣撲鼻的花瓣,讓剛剛走進這裏的慕容韻雪,不由深深地呼吸了起來。
“好香啊!”慕容韻雪讚歎!
“小姐請更衣……”
接下來,就是一翻舒服的沐浴了!
其中某個奸詐的狐狸究竟有沒有偷看,大概也就隻有那隻狐狸自己知道,要不,他那鼻血倒是也可以做做證據……
當慕容韻雪梳洗完,丫鬟盡責的幫她做好了簡單的修飾!
當然,在修飾的過程中,慕容韻雪看到那些珍貴首飾已經見怪不怪了!
拒絕了丫鬟要給她搭理的好意,慕容韻雪隻簡單的挽了個發鬢,插上一直看起來晶瑩剔透的玉簪,更撐得慕容韻雪的肌膚勝雪,膚如凝脂。
“公主真美!”丫鬟看到這樣的慕容韻雪,不由自主的讚歎出聲。
而其他壓簧更是誇張的張大了嘴,傻嗬嗬的望著慕容韻雪就不知道做什麼了。
看著他們這個傻樣兒,慕容韻雪不由撲哧一下笑了起來!
那賽過仙女一樣的笑顏,直接讓一通丫鬟失去了心神。
“好拉!爺爺應該還在等著,咱們出去吧!”慕容韻雪收起了笑容!
平時的她,很隨意的打扮,並沒有給自己過多的修飾!所以看起來美則美意,卻並不耀眼。
但今天不一樣,今天是見自己的家人!
雖然不知道這些究竟是不是她名義上的家人,但是至少要跟那個慈祥的老者爭那麼一口氣。
慕容韻雪知道,大戶人家的勾心鬥角,從來就沒有消停過,雖然不知道這個慕容家是不是也是這樣,但是,做好萬全的準備不好嗎?
慕容韻雪微笑……
看通了慕容韻雪的想法,住在人家腦海裏的某隻狐狸,會心的笑了!
是的了!這就是她了!
嗬嗬,沒想到,這個樣子的她,看起來更加可愛了呢。
來到客廳,見到了慕容家所有的該見得不該見的,除了自己外出至今還在趕路的父親,她基本見了個齊全。
果然,大家之家的勾心鬥角是避免不了的!
那些人對她表麵友善,實則暗瞪……
算了,不提他們了!
就因為這樣的情況,某狐狸都不再做著雷人的事情,連雞肉都沒吃兩口就散了!
於是,這就害的某隻狐狸大發雷霆,回去以後找不到發泄的,一通修真修德明道論下來,慕容韻雪側地崩潰了……
“道的體性特征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這些體性特征,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麼特征,上德就是什麼特征。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正如《清靜經》所雲:“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道德經》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正如聖祖所雲,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道之門。
聖祖《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道家哲學思想的基石和總綱。但是,其理最終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即“道”和“德”。而最後高度概括,隻有一個字“道”。千日修煉,一日大徹大悟,這個大徹大悟就在於悟到道,並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則一切繁文縟節都拋棄得幹幹淨淨,一切都透透徹徹,簡潔明了。宇宙萬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則掌握了萬物的實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之分合、繁衍,萬象之變化,都是道的運行變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萬物皆是道的體現。得道則陰陽在乎手,變化由乎心。